最近迷上了一齣日劇,不是因為男主角帥,不是因為女主角俏,而是因為題材是我最喜歡的警匪片,看了第一集後就迷上了,那就是緯來日本台每天晚上八點的「大搜查線」。
第一次看的時候,剛好說到菜鳥警探織田裕二剛加入警署的情形,劇情敘述織田滿腹熱情,卻對刑警這個工作抱有太多熱情及幻想,等到他真正進入警界之後,幻想慢慢破滅,越來越覺得警界和他以前待的環境(他以前是上班族)很像,開始有點適應不良。
可能是我對那種抓不到生活重心的感覺很有感觸,也因此一集集看了下來,想要尋找出織田到底怎麼讓他的刑警生活過的趣味一點!
有一集內容有一個橋段很有趣。劇情敘述到織田有一個好朋友,是資深的女刑警,專辦竊盜案。而她之前逮捕的一個罪犯一年前出獄了,連續一年來一直在星期二跟蹤她,讓這個女刑警非常害怕。這一集播出的是女刑警遭受到這個罪犯攻擊的故事。同僚遭受到攻擊,織田當然很生氣,一群伙伴開起了偵查會議討論起這個罪犯的動機和行為,有人提出了這個罪犯應該是屬於「跟蹤狂」,引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
忽然,署長提出了「什麼是跟蹤狂?」所有討論便安靜下來了。織田率先開口,為署長解釋了什麼是跟蹤狂。一旁的眾人馬上開始撇清關係說:「其實我也不懂啦,也是現在才知道的!」沒有人敢比署長「有智慧」,能提出來他知道什麼是跟蹤狂!
接著這位署長在接下來的劇情內鬧了很多笑話。
譬如說,昨天的內容說到,織田拘捕了柏木雪乃,這個女人之前因為發現父親被殺,受到很大刺激,接著馬上受到偵訊,因而患了失語症。織田對她非常關心,因為他認為刑警不應該只是辦案,對受害者也應該體恤她的心情。後來柏木捲入了一件大麻案件,總公司(警視廳)要將柏木拘捕偵訊,而織田先用妨礙公務拘捕了柏木,因此在48小時內,織田可以先將她關在自己警署內,不讓警視廳的人拘捕走她,而在這個時間內織田將大麻案件的主嫌,柏木的前未婚夫逮捕到案,因此解決了柏木的危機。
而笑話發生在警視廳因為織田的行為,氣的找上署長,署長和副署長唯唯諾諾地站在一旁。署長惶恐地說了對不起,問織田又做了什麼好事?副署長回答:「他把柏木拘捕在我們警署內,警視廳無法逮捕到人。」署長又說:「現在把人給總公司就好了阿!」一旁的長官回答:「國家法令規定,一案件一人一逮捕。」署長疑惑的說:「什麼叫一案件一逮捕?」旁邊的副署長趕緊回答署長的疑惑後(日本法律規定,一個人只能受到一個案件拘捕,當柏木是織田的嫌犯時,誰也不能拘捕走柏木,除非織田偵訊完,或是48小時時限到了。),署長又道:「有這樣的規定阿?」副署長的回答才妙,他說:「我記得以前考試有考過!」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教育上的情形,何嘗不是這樣呢?
先說校長好了,以往校長按年資排名步步「高昇」,從小校到大校、從國小到高中,當上校長就與教學脫離,因為要「用心」廣結善緣,才能順利建設學校。而老師,只要取得資格,就幾乎是終生為師,要調任就看積分、等申請、被分發,沒有任何可以甄選好老師、或淘汰不適任老師的機制。因此慢慢的,很多人都沈溺在生活輪迴當中,如果教學不用心的老師,慢慢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教學,不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反而反罵那些特立獨行的人說:「你到底懂不懂教育?教育就是這樣的,不要理想太高了。」(換個方法來說,就是像警視廳那些大官,只記得辦案抓兇手,忘記關心市井小民的心聲。還罵刑警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辦案阿?」)
其實教書的生活和警察緝兇的生活感覺很像,慢慢一集一集看下來,有一些感覺在凝聚。織田一直在說:「我們是刑警,不是工具。」那句話一直讓我深思良久。
劇中人在追尋一個信念,而我,也在我的舞台理尋找我的信念。
第一次看的時候,剛好說到菜鳥警探織田裕二剛加入警署的情形,劇情敘述織田滿腹熱情,卻對刑警這個工作抱有太多熱情及幻想,等到他真正進入警界之後,幻想慢慢破滅,越來越覺得警界和他以前待的環境(他以前是上班族)很像,開始有點適應不良。
可能是我對那種抓不到生活重心的感覺很有感觸,也因此一集集看了下來,想要尋找出織田到底怎麼讓他的刑警生活過的趣味一點!
有一集內容有一個橋段很有趣。劇情敘述到織田有一個好朋友,是資深的女刑警,專辦竊盜案。而她之前逮捕的一個罪犯一年前出獄了,連續一年來一直在星期二跟蹤她,讓這個女刑警非常害怕。這一集播出的是女刑警遭受到這個罪犯攻擊的故事。同僚遭受到攻擊,織田當然很生氣,一群伙伴開起了偵查會議討論起這個罪犯的動機和行為,有人提出了這個罪犯應該是屬於「跟蹤狂」,引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
忽然,署長提出了「什麼是跟蹤狂?」所有討論便安靜下來了。織田率先開口,為署長解釋了什麼是跟蹤狂。一旁的眾人馬上開始撇清關係說:「其實我也不懂啦,也是現在才知道的!」沒有人敢比署長「有智慧」,能提出來他知道什麼是跟蹤狂!
接著這位署長在接下來的劇情內鬧了很多笑話。
譬如說,昨天的內容說到,織田拘捕了柏木雪乃,這個女人之前因為發現父親被殺,受到很大刺激,接著馬上受到偵訊,因而患了失語症。織田對她非常關心,因為他認為刑警不應該只是辦案,對受害者也應該體恤她的心情。後來柏木捲入了一件大麻案件,總公司(警視廳)要將柏木拘捕偵訊,而織田先用妨礙公務拘捕了柏木,因此在48小時內,織田可以先將她關在自己警署內,不讓警視廳的人拘捕走她,而在這個時間內織田將大麻案件的主嫌,柏木的前未婚夫逮捕到案,因此解決了柏木的危機。
而笑話發生在警視廳因為織田的行為,氣的找上署長,署長和副署長唯唯諾諾地站在一旁。署長惶恐地說了對不起,問織田又做了什麼好事?副署長回答:「他把柏木拘捕在我們警署內,警視廳無法逮捕到人。」署長又說:「現在把人給總公司就好了阿!」一旁的長官回答:「國家法令規定,一案件一人一逮捕。」署長疑惑的說:「什麼叫一案件一逮捕?」旁邊的副署長趕緊回答署長的疑惑後(日本法律規定,一個人只能受到一個案件拘捕,當柏木是織田的嫌犯時,誰也不能拘捕走柏木,除非織田偵訊完,或是48小時時限到了。),署長又道:「有這樣的規定阿?」副署長的回答才妙,他說:「我記得以前考試有考過!」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教育上的情形,何嘗不是這樣呢?
先說校長好了,以往校長按年資排名步步「高昇」,從小校到大校、從國小到高中,當上校長就與教學脫離,因為要「用心」廣結善緣,才能順利建設學校。而老師,只要取得資格,就幾乎是終生為師,要調任就看積分、等申請、被分發,沒有任何可以甄選好老師、或淘汰不適任老師的機制。因此慢慢的,很多人都沈溺在生活輪迴當中,如果教學不用心的老師,慢慢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教學,不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反而反罵那些特立獨行的人說:「你到底懂不懂教育?教育就是這樣的,不要理想太高了。」(換個方法來說,就是像警視廳那些大官,只記得辦案抓兇手,忘記關心市井小民的心聲。還罵刑警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辦案阿?」)
其實教書的生活和警察緝兇的生活感覺很像,慢慢一集一集看下來,有一些感覺在凝聚。織田一直在說:「我們是刑警,不是工具。」那句話一直讓我深思良久。
劇中人在追尋一個信念,而我,也在我的舞台理尋找我的信念。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