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教育觀點]大搜查線

最近迷上了一齣日劇,不是因為男主角帥,不是因為女主角俏,而是因為題材是我最喜歡的警匪片,看了第一集後就迷上了,那就是緯來日本台每天晚上八點的「大搜查線」。



第一次看的時候,剛好說到菜鳥警探織田裕二剛加入警署的情形,劇情敘述織田滿腹熱情,卻對刑警這個工作抱有太多熱情及幻想,等到他真正進入警界之後,幻想慢慢破滅,越來越覺得警界和他以前待的環境(他以前是上班族)很像,開始有點適應不良。



可能是我對那種抓不到生活重心的感覺很有感觸,也因此一集集看了下來,想要尋找出織田到底怎麼讓他的刑警生活過的趣味一點!



有一集內容有一個橋段很有趣。劇情敘述到織田有一個好朋友,是資深的女刑警,專辦竊盜案。而她之前逮捕的一個罪犯一年前出獄了,連續一年來一直在星期二跟蹤她,讓這個女刑警非常害怕。這一集播出的是女刑警遭受到這個罪犯攻擊的故事。同僚遭受到攻擊,織田當然很生氣,一群伙伴開起了偵查會議討論起這個罪犯的動機和行為,有人提出了這個罪犯應該是屬於「跟蹤狂」,引起了一陣熱烈的討論。



忽然,署長提出了「什麼是跟蹤狂?」所有討論便安靜下來了。織田率先開口,為署長解釋了什麼是跟蹤狂。一旁的眾人馬上開始撇清關係說:「其實我也不懂啦,也是現在才知道的!」沒有人敢比署長「有智慧」,能提出來他知道什麼是跟蹤狂!



接著這位署長在接下來的劇情內鬧了很多笑話。



譬如說,昨天的內容說到,織田拘捕了柏木雪乃,這個女人之前因為發現父親被殺,受到很大刺激,接著馬上受到偵訊,因而患了失語症。織田對她非常關心,因為他認為刑警不應該只是辦案,對受害者也應該體恤她的心情。後來柏木捲入了一件大麻案件,總公司(警視廳)要將柏木拘捕偵訊,而織田先用妨礙公務拘捕了柏木,因此在48小時內,織田可以先將她關在自己警署內,不讓警視廳的人拘捕走她,而在這個時間內織田將大麻案件的主嫌,柏木的前未婚夫逮捕到案,因此解決了柏木的危機。



而笑話發生在警視廳因為織田的行為,氣的找上署長,署長和副署長唯唯諾諾地站在一旁。署長惶恐地說了對不起,問織田又做了什麼好事?副署長回答:「他把柏木拘捕在我們警署內,警視廳無法逮捕到人。」署長又說:「現在把人給總公司就好了阿!」一旁的長官回答:「國家法令規定,一案件一人一逮捕。」署長疑惑的說:「什麼叫一案件一逮捕?」旁邊的副署長趕緊回答署長的疑惑後(日本法律規定,一個人只能受到一個案件拘捕,當柏木是織田的嫌犯時,誰也不能拘捕走柏木,除非織田偵訊完,或是48小時時限到了。),署長又道:「有這樣的規定阿?」副署長的回答才妙,他說:「我記得以前考試有考過!」



這讓我想起了很多教育上的情形,何嘗不是這樣呢?



先說校長好了,以往校長按年資排名步步「高昇」,從小校到大校、從國小到高中,當上校長就與教學脫離,因為要「用心」廣結善緣,才能順利建設學校。而老師,只要取得資格,就幾乎是終生為師,要調任就看積分、等申請、被分發,沒有任何可以甄選好老師、或淘汰不適任老師的機制。因此慢慢的,很多人都沈溺在生活輪迴當中,如果教學不用心的老師,慢慢都用自己習慣的方式教學,不去從孩子的角度出發,反而反罵那些特立獨行的人說:「你到底懂不懂教育?教育就是這樣的,不要理想太高了。」(換個方法來說,就是像警視廳那些大官,只記得辦案抓兇手,忘記關心市井小民的心聲。還罵刑警說:「你到底知不知道怎麼辦案阿?」)



其實教書的生活和警察緝兇的生活感覺很像,慢慢一集一集看下來,有一些感覺在凝聚。織田一直在說:「我們是刑警,不是工具。」那句話一直讓我深思良久。



劇中人在追尋一個信念,而我,也在我的舞台理尋找我的信念。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文教學】國二上-田園之秋選/詞彙

田園之秋選  作者:陳冠學 【課文】    九月七日         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下午大雨滂沱,霹靂環起,若非蕃薯田在家屋邊,近在咫尺,真要走避不及。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蕃薯蒂趕快摘完,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這種情況,在荒野中遇到幾回。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不由膽破魂奪。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向今天這種大西北雨的序幕前奏,可名為惡魔與妖巫之出世。正當人們籠罩在這樣恐怖的景象中,膽已破魂已奪之際,接著便是閃電纏身,霹靂壓頂,在荒野中的人,此時沒有一個不是被震懾得氣脫萎頓,匍匐不能起的。好在再接著便是大雨滂沱,再看不見滿天張牙舞爪的黑怪,而閃電與霹靂仍肆虐不已,卻多少為雨勢所遮掩,於是匍匐在地的失魂者,便在雨水的不斷澆淋下,漸漸地蘇醒,而閃光與雷聲也愈來愈遠,轉眼雨過天青,太陽又探出了雲端,樹葉上、草上閃爍著無邊亮晶晶的水珠,一場大西北雨便這樣過去了。你說這是戲劇不是戲劇?         因為是在家屋附近,又為了趕工,直待到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我才逃進屋裡。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人是英雄。此時它是無敵的大主宰,任何人都不能不懾服。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那個敢把手舉得最高,頭伸得最長,定立時被劈殺。         一場為時一小時的大西北雨,到底下了幾公釐的水,雖然沒做過實驗,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是整個倒下來的。每一雨粒,大概最小還有姆指大,像這樣大的雨粒,竹葉笠是要被打穿的,沒有蓑衣遮蔽,一定被打得遍體發紅。但是本地原是山洪沖積成的沙石層,滲水極快,無論多大多長久的雨,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登時又見灰白色的石灰地質,乾...

我的母校--彰化女中

    新年的時候,跟朋友聚會。D和K照例聊到一些麻辣的話題,由於內容屬於晚上十一點之後才能播出的尺度,在場D的朋友越聽越坐立不安,我連忙喊著要畫出限制級的座位區來。整個是一個好笑!     不過這幾年和朋友聊到這些關於「女人」的話題,我才深深發覺,我的高中教育給我多徹底的影響。     這樣說,似乎有點詭異,且聽我緩緩道來。     我讀的是女校,當時進入彰化女中,這所以升學為主的高中,本以為會像國中一樣,就是唸書、唸書、唸書,不過這卻是我腦海中唯一教學正常化的升學學校。高一、高二所有課程都正常教學,沒有什麼借不借課的問題,國中還有考不到幾分就打幾下的事情,在彰女裡,每學期安排的週考如果考不好,老師只有發表一下感言,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考得不好是我自己的事情,唸書必須自我要求。     除此之外,最讓我激賞的,是藝能科目:軍訓護理、音樂、美術、和家政課。影響我很深的,應該就是軍訓和護理課吧!我不知道其他人高中的軍訓護理怎麼上的?不過我真的很愛當時的軍訓和護理課。     當初社會上出版了一本預言式的書籍:1995閏八月,內容是講到每逢閏八月的年度會發生許多歷史大事,於是作者預言該年大陸會攻打台灣,並將台灣收歸。加上當時大陸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鬧得台灣人心惶惶,一度還囤積米糧,預備戰爭。     我們軍訓教官整理了兩岸的軍備,並且精闢地講解兩岸的軍事重點是什麼?教官還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中共絕對不會武力犯台,因為他們要的是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一旦引起戰爭,台灣的經濟必然衰敗,就算取得了台灣,對於大陸而言,一點用也沒有……云云。     這一堂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護理課呢,則是每年都讓我學習良多。每年護理老師都會外聘專任的老師,到校來教我們一些有關女性護理的問題。     高一是內衣和女性護理,高二是衛生棉、衛生棉條的使用和衛生保健,高三則是化妝品的使用。在那之前,幾乎沒有老師會跟我們聊到這方面的話題,也或許當時的民風就是如此,這些話題是禁忌。     除了這些課之外,也許是女校的關係,所有的老師上課上到累了,總會開始跟我們哈拉。哈拉的話題從文學到國家大事、從做人處事到以後嫁人選老公的要點、從預防性騷擾到懷孕的恐怖情形,老師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回到最先的話題,為啥我會有這種感觸呢?     當天我們聊到女性陰道事實上只有前面三公分有感覺,後面完...

[國文教學]畫的哀傷

2020/12/31最後一堂課-畫的哀傷 週二第一堂課,讓學生分段自行閱讀,圈出生難詞,彼此分享用詞彙策略猜測意義。然後解析岡本、志村、作者(其實這篇是第一人稱,所以岡本就是作者,但學障孩子們通常會認為是三個不同的人,所以得先討論故事中人物)的關係,並引導學生發表想法且用文本意義來佐證。 接著週三我出門開會,同事幫我代課,用6W法分析故事發生的時間,也解析課文中的兩個事件--學生畫展和河邊的寫生,分析主角的行動、衝突、結果。 同事說,學生們很妙,竟然找出這個故事並不是發生在中學時期,其證據是:文章後面有寫,岡本到城裡念中學,而志村輟學。表示這件事(故事主軸)並不是中學時期發生的。 週四,我們接著把第二個事件的行動--衝突討論出來。 學生知道,岡本的“行動”是去買粉彩筆,衝到河邊要畫圖,卻發現志村早就在河邊畫畫了。他原先要畫風景,最後決定要畫志村。 然後我問三個學生:為什麼岡本要去買粉彩筆? 學生很快答出:因為他嫉妒志村,想要開始學粉彩畫。 接著我再問:那麼為什麼他選擇要畫志村呢?他明明可以畫山、畫水、畫天空啊? A生說:因為志村已經在畫風景和水車了,他不想跟志村一樣,這樣子會比不過他。 B生說:因為學生畫展時,志村畫的是哥倫布肖像畫,岡本想要跟志村比,只能畫肖像。 C生說:因為眼前的風景很美,志村的表情很寧靜,他才想畫志村(她舉出課文內描述風景的段落)。 我蠻喜歡這三個答案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推論和看法,彼此又都不衝突。孩子們抓到了岡本想跟志村互別苗頭的微妙情緒,也看到了那個午後河邊的美景。 蠻好的共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