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1的文章

坦率

     我真羨慕那些可以坦率說出愛恨的人。 那些扯著嗓門說我愛你的人,多麼可愛。他們也許不懂一份愛需要背負多少的承諾和堅持,但是不要緊,當下的承諾是真心,是真的以為可以永永遠遠。那樣年輕的坦率,多麼可愛! 我也羨慕那些憤憤揚言,喊著我恨你的人。即使我並不喜歡那樣的爭執和醜惡,即使有時候引起爭吵的是一些小事,即使也許過了一個月兩個月,爭吵過去,前嫌盡釋,兩人又言笑晏晏。但當下能讓你不顧一切喊出恨意的情感,多麼真實直接。   到底發生了什麼事,我竟然感受不到那麼純粹的愛恨? 愛一個人,可以愛到眼濛了、心茫了,滿心只有他的笑和他的怒,大聲宣告他是我的,誰也不能碰。 恨一個人,也可以恨到欲其死,恨到天荒地老也不想見。 那樣純粹的愛恨,多麼坦率!   要說出愛之前,總會先想到這份承諾多重。 要恨一個人之前,竟然會先想到他做出這些事情的立場,然後體諒他,瞭解到這件事情其實沒有對錯。 那麼錯的是誰?如果事情真的沒有對錯,為什麼我們要卡在這裡不上不下?卡在這裡僵持著,你不肯退,我不能進?   如果可以恨,我真的想恨你。 可惜,我連恨你都沒有力氣。

[閱讀筆記] 聰明的笨蛋: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的故事

<按此連結到金石堂網路書店>     摘要: 亞伯拉罕.施密特是一個出生在加拿大農村的男孩。在這個門諾教派教民聚集的村落裡,居民使用低地德語,務農維生。作者居住的村莊,是一個原始社區,從遙遠的十六世紀開始自北歐遷徙到俄羅斯,後來又到了北美加拿大,最後有部份家族遷徙到墨西哥去。作者敘述這個族群的人民對教育的態度很消極,一旦遇到被逼迫要接受更多教育的處境,就會舉家遷徙到更遠、更荒涼的地方。 施密特是家族中的雙生子,有一個哥哥彼得。他小時候因為腎臟發炎生了一場大病,他原本已經有很多適應行為問題,因為這場大病問題更形嚴重。施密特教授描述他在小學求學的辛苦過程,到了修教育學分後,進入學校任教,這些問題一直緊緊纏繞著他:拼字問題、閱讀問題、無法記憶一連串數字、容易分心 …… 等等。這些問題不只在作者學習英語時出現,他在修研究所課程時,必修的希臘語課程也一樣遇到相同的困難,不管他花了多少時間、如何用功都一樣。 施密特教授在取得博士學位後,進入大學任教。證明自己可以戰勝心中的笨蛋,取得勝利之後,有一個病人走入他的診療室,跟他分享了自己的閱讀障礙症。在此之前,施密特教授一直認為自己是精神方面的問題,甚至曾經有心理學醫師診斷他是「性格混亂症」。 最後施密特教授分享了他身為一個閱讀障礙症患者的思維和遇到困境,包含他的家人對他障礙的看法。讓我們可以窺見閱讀障礙者的生活困難。   感想: 作者最後分享妻子和孩子和他一起生活時遭遇到的困難,例如說:他的脾氣不穩,工作起來沒日沒夜;紀錄病人電話準備回電,卻記錯了,搞得妻子陪他一起當柯南猜起電話組合。他的妻子認為跟閱讀障礙者結婚,就像跟一場隨時會爆發的災難一起生活。我對作者敘述夫妻兩人用彼此的長處互補,共同度過那一段貧窮的日子印象深刻。如果我們只看劣勢能力,當然會覺得難以忍受,尤其是夫妻生活更是如此。這一段讓我對閱讀障礙者的痛苦有了全新認識,對我們來說可能是非常簡單的動作,對於閱讀障礙者來說,可能是一道跨不過的鴻溝。 作者在求學時代遇到的困難,也值得教師們深思。我在看作者求學的坎坷歷程,總覺得十分心疼,因為閱讀障礙當時不是一個廣為人知的名稱,所以他苦苦掙扎於自己的缺陷中,甚至將這些障礙命名為「笨蛋」,書中提到他遇到的障礙,一律稱為「我身體裡面那個笨蛋」。看到最後,我完全能體會作者那種幾乎要人格分裂的痛苦,必須要把障礙隔離才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