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8月, 2010的文章

[班級共讀]波西傑克森--迷宮戰場

          我們都曾經有過偶像,曾經有過對偶像幻滅的感覺,不管崇拜的原因是什麼,對象是什麼,崩塌的感覺就像世界毀滅,曾經以為的理所當然全都不見了,支持我們繼續往前走的力量不見了,於是開始質疑存在的意義是什麼。 這是年輕人常常遇到的困境。 我們常常崇拜別人,小的時候崇拜父親,因為他又高又壯,可以支撐天地。長大了崇拜歌星、崇拜作家、崇拜一切對自己有意義的東西,就像泰森崇拜布萊爾斯,安娜貝斯崇拜代達羅斯,格羅佛崇拜野地之王潘。因為這些偶像的傳說,對我們來說,有值得崇拜和追隨的價值,所以很容易把某種不切實際的期待投射在他們身上,忘記他們其實也是普通人,直到瞭解他們也有軟弱的一面,也有做不到的事情,心裡的偶像便崩壞了。 因為我的生活很糟,所以期望神來幫助我;因為我做不到,我害怕,所以期望我的偶像可以為我達到,他一無所懼。 我很喜歡作者在這一本書寫出了這個概念,可以讓年輕人去思考:把自己的期望投射在別人身上,這樣對嗎? 這一本書的環保概念也非常的棒。 當所有人到了格律翁的牧場,看到很多動物被關在狹小的空間,被逼著做經濟貢獻,格律翁不在乎動物的生活環境和生存權。 波西跟水精靈談判的過程,也非常有趣,顯示出波西和以往的混血英雄都不一樣,這樣的新思維,是目前環保的趨勢,因此教師在共讀的時候,可以讓學生蒐集相關的資料,延伸閱讀。 最後,我覺得能討論的,就是安娜貝斯對謎題的看法。那讓我想到電視上的益智節目,還有我們的考試題目。 這種謎題,不過就是背誦和記憶。 當然,有些基本常識熟悉以後,可以幫助我們運算思考(如背誦九九乘法表),但尺度該如何拿捏? 背誦之外,學生學習該怎麼思考、學會批判? 前者是思考的基礎,後者卻是讓一個人與眾不同的原因。 【迷宮戰場】內容摘錄 p.184  「嘿,」我說:「我只是想請問......」 「我知道你是誰,」她說,「我也知道你想做什麼。告訴你,答案是『不行』!我不會讓我的河再去清理那個骯髒的馬廄。」 「可是......」 「噢,海小子,你省省吧。你們海神這一型的總是認為自己比小小的河偉大,不是嗎?告訴妳,我這個水精靈可不會因為你爸爸是波塞頓就聽你的。先生,這裡是淡水的世界。最後一個要求我答應他這麼做的人—順便提一下,他比你帥多了—他說服了我,這是我有生以來犯下最大的錯誤!你能想像那堆馬糞對我的生態系統影響多大嗎?難道我像是個污水處理場嗎?我的魚都會死掉

[班級共讀]波西傑克森--泰坦魔咒

  你有沒有跟兄弟姊妹永遠不對盤?尤其是那種比你優秀、或跟你一樣優秀的兄弟姊妹。   波西是三大神的孩子,大預言中指出,會有一個混血人改變世界。因為三大神(宙斯、波塞頓和黑帝斯)的力量比較強,所以他們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約定了不再有混血子女。率先違規的是宙斯,祂的女兒泰麗雅被怪獸圍攻,為了救夥伴而死,宙斯將她變成一棵松樹,立在混血營外來守護混血營。 然而,事情有了轉機,泰麗雅因為魔法的力量而重生了。波西不再是獨一無二的那一個,不再是眾人矚目的焦點。泰麗雅的戰鬥經驗比他豐富,泰麗雅的戰鬥技巧比他好,泰麗雅跟他一樣有著倔強的脾氣。 看波西跟泰麗雅的互動,我常常會想到那些同樣優秀的人,因為共通點惺惺相惜,卻又彼此競逐,就像棋靈王的進藤光跟塔矢亮,要有對手才能下出一盤好棋,那個意義是一樣的。   這一集失蹤了兩個人,一個是安娜貝斯,一個是女神阿蒂蜜斯(阿波羅的雙胞胎妹妹,童真女神、月亮女神)。 親人是什麼呢? 親人大概就是那種你每次都被他們氣到想跟他們斷絕關係,但是看到他們被欺負,卻還是忍不住第一個站出來罵人,因為除了我以外,誰都不能欺負他們! 就算是宙斯明令天神不能幫助混血英雄完成任務,阿波羅還是化身幫了波西,安娜貝斯的母親雅典娜,也是一樣。 可是相對之下,對照碧安卡自私的加入獵女隊,留下弟弟獨自在混血營,從故事脈絡中,我們又可以發現親人的行為會給我們帶來壓力,讓我們想逃離。   獵女隊也是一件很有趣,很能夠拿來討論的事。女生大多經歷過「我永遠不想理那些臭男生,我要一個人好好生活」那樣的階段。在女校時常可以看到中性的女生,因為國高中是青少年在發展自我認同的重要階段。 這是一個有趣的議題。如果現實生活中有獵女隊,應該會有蠻多女生想加入的吧!   最後,我想討論的就是「自私」了。故事裡面提到,混血英雄鐵修斯、海克力士都曾自私的利用過人,傷害過人。 天神在奧林帕斯山的王座廳,也討論要不要先下手為強,殺了泰麗雅、波西和奧菲歐陶若斯(一種類似唐僧肉作用的怪物)。 我們可不可以為了自己的利益,去傷害無辜的人?那樣是對的嘛? 這不僅僅是道德的討論,而是事到臨頭的時候,能不能做到的問題了。   【泰坦魔咒】內容摘錄 p.135 我站在這一方海水噴泉池前,一邊搓著奇戎給我的金幣,一邊思考著要和媽媽說什麼。 我真的不想再聽到任何一個大人告訴我說,不

[班級共讀]波西傑克森--妖魔之海

    你有沒有討厭過你的兄弟姊妹,曾經因為他們做的蠢事,覺得很丟臉? 波西在混血營的第二年,他有了一個兄弟,這個兄弟是父親波塞頓跟精靈生的,是一個獨眼巨人 — 泰森。 作者在描寫波西心裡的彆扭時,完全就是青少年的困窘。原本波西跟泰森的感情不錯,但是在波塞頓認了泰森以後,波西成了眾人笑話的對象,於是波西對這個弟弟就有點怨言。然而,泰森還是很喜歡波西。 這一段讓我想到手足之間的緊繃關係。一般的手足都還會爭吵,如果我們擁有的是一個有障礙的手足,在成長過程中,會面對什麼樣的問題?同儕或多或少的恥笑,照顧手足的壓力,父母的期望 ……   在這一本書中,作者還討論到父母跟孩子的關係。 天神不常回應混血孩子的要求,祂們被要求不得介入孩子的生命,即使孩子需要幫助。天神也不常給孩子鼓勵,祂們跟孩子相處的時間很少。 因為這樣的關係,混血人常常會懷疑父母真的愛自己嗎?我明明做得不錯,為什麼一句話都沒有?延伸到最後,就像安娜貝斯說的,孩子們不禁會想:「我可不可以打敗父母,做得更好?」或是做出一些激烈的事,想引起父母的注意。路克,就是這樣的例子。   這一套書有趣的地方,還在於作者用的思考模式非常 KUSO 。奧林帕斯山的地點,冥府的入口都還是小 Case ,尤其是海中張開大嘴,要把船隻吞進肚子的女妖,竟然裝了牙齒矯正器!書中常常可以見到作者這種惡趣味,非常合年輕人的胃口。   【妖魔之海】內容摘錄 p.139 「嗯,」我說:「荷米斯天神,我的意思是說,真的很謝謝你的好意,但是你可以把這些禮物全部都拿回去。路克已經沒救了,即使我找得到他 …… 他曾經對我說,他想把奧林帕斯山的石頭一塊一塊全部摧毀殆盡。他背叛了所有的朋友,而他 …… 他又特別恨你。」 荷米斯凝視著天上的星星。「我親愛的孩子,如果說這千百萬年來我學到了什麼教訓,那就是絕對不可以拋棄你的家人,不管他們如何逼迫你都一樣。那跟他們恨不恨你、讓你有多難堪,或者是完全不感激你發明了網際網路一點關係都沒有 …… 」   p.247 我皺起眉頭。「旺什麼 …… 妳是說拜拜的時候用的那個嗎?」 她翻了個白眼。「拜託,海藻腦袋,那是旺旺仙貝啦。妄自尊大比較不好。」 「什麼東西比旺旺仙貝不好?」 「波西,妄自尊大指的是太過驕傲。就是覺得自己比別人做得更好 ...... 甚至比天神好。」 「你會那樣覺得喔

重質還是重量?我們的閱讀教育欠缺了什麼?

日前,李家同教授在苗栗的演講,公開警告小學生戒掉漫畫,批評達文西密碼這本小說很爛。李教授的言論,引起了許多討論。筆者未聽過李教授的演講,但多年前拜讀過李教授批評達文西密碼的文章,李教授批評這本書的原因,乃是因為書中主要假設:錫安會保護基督的血脈。耶穌出生於兩千年前,錫安會若是負責保護基督血脈,家族開枝散葉之後是否能面面俱到?如果只保護長子一脈,若是某一代不幸夭折,錫安會該如何找到其他的基督血脈,繼續守護?這個邏輯上的問題,讓我覺得很有趣,卻不影響我對這本書的評價,畢竟這本書的趣味不在這個邏輯上,小說是虛構的,但藉由小說對基督教聖經故事的思辨,是這本書閱讀的樂趣所在。 至於李教授提倡大量閱讀,警告小學生戒掉漫畫,我個人認為這兩件事不應該擺在一起談。 漫畫的文字幾乎都是對話式,旁白背景都用畫面和分鏡取代。如果看一篇童話故事或是一本小說,作者必須用文字先把背景架構起來,讀者必須讀懂文字,瞭解了故事背景,然後才能進入對話之中。相較之下,漫畫的文字少,有畫面輔助,自然容易閱讀。 在吸引學生喜歡閱讀的過程中,教師們常喜歡用繪本,其實也是相同的道理。只要教師引導得宜,閱讀課採用漫畫當作讀本,有何不可呢?重要的是教師能不能在閱讀課上引發學生思考,讓學生主動找尋相關資料,養成讀書的習慣。 漫畫本身不是壞的,李教授希望學生能多讀「文字較多的書籍」,這點我是同意的,但是戒除看漫畫的習慣,就能讓學生轉而看文字較多的書,這倒不是必然相關的兩件事。   至於李教授和許多學者提倡的大量閱讀,筆者以自身在國小任教數年的經驗,提出一點淺見。 我們的語文教育在國小中低年級,重視識字教學,低年級以下的閱讀課程通常以文字較少的繪本為主,中年級以上開始鼓勵閱讀故事書、小說、科普書籍 …… 等。教師們要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就是發下學習單給學生寫,國小頒發的閱讀小博士,通常都是鼓勵學生「大量」閱讀,卻不是「精緻」閱讀。所以常常會看見投機的學生,明明是中高年級,為了賺取點數得到獎勵,還是去讀一些簡單繪本,隨意寫了心得交差。 我們必須思考中年級以上的閱讀課,是不是需要改變方式?大量閱讀是重要的,然而在教師沒有指導學生閱讀方法之前,只重視量的閱讀會讓許多語文能力較弱的學生打壞了閱讀胃口。光是那堆積如山的閱讀心得,就足夠叫人卻步了。 父母常抱怨孩子的語文程度不佳,教師常抱怨學生寫出火星文。但在國語文教學時數縮減之後,國

[班級共讀]波西傑克森--神火之賊

        波西傑克森,這是一套很美國的書。 融合美國現今的社會問題(單親離婚、校園霸凌、環保問題),輔以美式風格的英雄主義。 很多人看這一套書的時候,會把它拿來跟哈利波特做比較。哈利波特是說一個魔法的故事,波西傑克森說的是一個有關希臘眾神的混血人故事;哈利波特的故事地點在霍格華茲魔法學校,波西傑克森的故事地點在一個夏令營—混血營。 兩個故事很像,不是嗎? 但是看完這一整套故事,我會推薦教師們在國小高年級或是國中的閱讀課採用這一套波西傑克森,而非哈利波特。 我個人很喜歡哈利波特。綜觀七本哈利波特,故事很精彩,想像力很豐富,但是不得不說JK羅琳因為故事架構太龐大,寫到後來已經不再是單純的青少年讀物。每一本書的主軸已經偏向戲劇性,而非教育性了。 這讓我想到,大學的戲劇老師曾經說過:任何東西,一旦沾上了教育,就一定無趣起來。譬如戲劇來說,一個學教育的人,在學生看完一齣戲劇後,一定會問的問題就是『你在這個故事裡面學到了什麼』? 教育分析已經是我們根深蒂固的思維,於是僵化了我們的教學。 這本書的作者Rick Riordan曾經擔任過十五年的中學教師,所以這一套書的教育意味很濃(尤其是特殊教育),每一本的故事主軸都可以拿來跟中學生討論,包含親子關係、人際關係、環保問題、手足問題、愛情問題……。 【神火之賊】內容摘錄 p.106  「是嗎?」她挑起一邊的眉毛說:「我敢打賭,你換過一間又一間的學校,而且還被很多學校開除過。」 「你怎麼會……」 「你被診斷出有閱讀障礙,可能還有注意力不足過動症。」 真想把我一臉糗相吞下肚。「這些事又有什麼關係?」 「將這些事情兜在一起,就是一個明顯的徵兆。當你閱讀的時候,書頁上的字母在飄動,對吧?那是因為你的腦袋被古希臘文緊緊的綁住了。至於你的過動症嘛,你很好動,不能好好坐在教室裡,那其實是你戰鬥力的本能反應,這在真正的戰鬥中會讓你存活下來。你的注意力不集中是因為知道太多,不是因為知道太少。此外,你的感官能力也比普通人好。當然,很多老師會想用藥物治療你,但他們大部分都是怪物,而且不想讓你知道他們是誰。」 p.211 「野地之神在兩千年前消失了。」格羅佛告訴我:「有一個離開伊芙索斯海岸的水手聽到一個悲慘的聲音從海岸傳來:『告訴他們偉大的天神潘已經死去!』人類相信了這個消息。自此之後,人類侵佔了潘的領土。可是對羊男來說,潘是我們的主人和導師,他保護我

讀書筆記--//著魔//不眠的紅月//聖惡女//

照時間順序來紀錄一下感想。   [ 著魔 ]— 土屋隆夫     這一本還算有趣,有趣的地方在於猜作案手法 — 那個幽靈怎麼來的?     故事的內容大致是說,在某一個城鎮,一年之內發生了三起幽靈犯罪案件,第一、二起只是傷人案件,第三起才是殺人案件。     由於很早就猜到兇手,和兇手如何製造不在場證明,所以這一本書我看得不是很耐煩。加上犯案動機實在太弱了,後面讓我覺得好虛。       [ 不眠的紅月 ]— 傑佛遜˙迪佛     這一本書讓我看得很亂。     其實迪佛寫作,已經有一定的手法。尤其我很愛看他的書,所以很多時候都已經猜到他要怎麼玩。(這是忠實讀者的悲哀嘛?哈哈!)     這一本書從一個精神分裂症患者逃出病院,意圖到小鎮去找一個女人報復說起,惡劣的暴風雨,加上追蹤的警探、想救該名病患的醫師、想獲取賞金的私家偵探、女人憤怒的丈夫,四隊人馬緊追在精神病患身後。     書看到一半,就知道答案是什麼。不過因為作者要營造精神病患的混亂思緒,所以敘述有點亂,亂到我頭好痛。哈!     [ 聖惡女 ]— 土屋隆夫 p.466 俗話說得好, 謠言七十五天就過了 ,總有一天,這件事將從人們的記憶裡淡去,再也沒有人會想起這世界上曾經有一個名叫星川美緒的女人。 日本的俗語,常常讓我覺得很妙阿! 75 天,為什麼是這個數字?       這本書有一大半在敘述星川美緒這個有副乳的女人,然後講述她的迷信 — 有副乳的女人會替男人招來不幸。     看得我很想砸書。     尤其是那個初戀情人和養父兩個情節,已經逼近我對這個作者的底線了(我本來非常喜歡他的。)     明明是強暴,還能講成男人其實是情不自禁,嗯哼!非~常~好~!       我唯一能說服自己的是:日本國情跟我們不同,尤其土屋爺爺已經 90 歲高齡,對男女關係本來就是老一派的思想,反正他的書我好像都已經看完了,那就醬子吧!

讀「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

     暑假修了一堂課,老師給了一篇很不錯的文章,是金耀基在 1980 年發表的「人際關係中人情之分析」。整理文章中幾個論點。 1.        在傳統中國社會裡,王法、天理與人情是三者並列的,這是規範人之行為三個環節。人情是人「應有」的情感,做人的基本需求,凡人總需要有人情。在中國社會,無人情、不近人情便是一大壞事。        2.   梁漱溟指出,儒家社會理論的特色就是它不從社會本位,或是個人本位出發,而是從人與人之關係著眼。中國之倫理,看的是此一人與彼一人之互相關係,不把重點固定放在任何一方,而從乎其關係,彼此交換。倫理本位者,關係本位也。(所以談論很多事情的道理,必須從這兩人的關係開始。) 3.       儒家理論重人際關係,重「交換」,這種交換之道主要得看是否合乎「人情」。而忠恕之道則是這種理念的體現。 4.       中國社會要有關係,必須有 交換行為 ,這種交換行為是由三種概念組合而成: 施、受、報 。報的觀念是中國社會關係的基礎,我們要求一個人「施恩不望報」,而「受人點滴湧泉以報」。中國社會以聖人的標準要求施者,施了恩不要去奢求別人報償,所以任何人都可以施。以普通人的標準去要求受者,要他們一定要 報 ,這樣心裡才不會有負擔。這種關係構成了中國社會的人際關係。 5.       中國社會的倫理關係是以家族為中心,與西方倫理不同。以「家」為中心,而自家人的範圍是可大可小的。 <-- 小朋友說的:妳跟我一國,大抵就是這個意思。 6.       中國社會有兩種關係,一個就是上面所述的「人倫」,兩人之間有關係的。另外一種就是沒有特殊關係的,這種人際關係就必須用「施、受、報」這樣的關係來維持。 7.       延續第四點,中國社會關係要求受恩必報,因為受恩就在人情上有了虧累,欠了 人情債 。而要還人情債最好的辦法,就是回報別人更多的人情。(文中有列舉幾種辦法,這裡只摘錄一種。)   讀了這篇文章,忽然對於一些人際關係上的亂七八糟,狗屁倒灶的事,有茅塞頓開的感覺。其實不是討厭「報」、「人情」這些人際觀念,畢竟這些事情是從小滋養我們到大,現在還是社會的主流價值觀。有時候我們也會用這些價值觀去衡量一個人:「我為他付出這麼多心力,妳看看他是怎麼對我的?」 不過,這篇文章讓我想到幾個問題:哪些情況是妳一定得報?哪些情況是妳被人情逼得不得不報?能不

生命教育--關於自殺

我不敢想像,如果說就在今時今刻這一秒鐘這一瞬間我失去了視力,我會變成什麼樣子?這是我看到「女人香」片中,主角中校的處境後,心裡浮出的念頭。     我想起另外一部電影—「人骨拼圖」,劇中的主角萊恩˙林肯,因為全身癱瘓,所以要求醫生協助他安樂死。比起林肯,中校雖然失去視力至少還有可以動的四肢。     生命可笑的是,當我們專注在自己的不幸中時,常常會覺得天地間最不幸的人只有自己;但是當我們爬出沮喪的井底,才會發現四周跟我們一樣處境、或是比我們還不幸的人,比比皆是。    我一直都不贊成自殺,因為我覺得生命就是這樣,我們永遠不知道明天太陽升起來後,事情是不是會變得更好?     在電影「浩劫重生」裡,男主角流落到荒島四年,沒有人知道他在那裡,他無法也不知道外界的情況,不知道何時可以獲救。後來,他失去了希望,做了一條繩子想要自殺,無奈在他用木偶人測試的時候,發現繩子承受不了他的體重,他不但吊不死自己,繩子斷掉後,他可能掉落懸崖,流血致死、餓死、跌死……。於是他才放棄了自殺的念頭。     浩劫重生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片末男主角的自白。他說完這一段想要自殺的往事,接著說到那片帶他離開孤島的鐵片,他說出了一句我很喜歡的話:「你永遠不知道明天浪潮會為你帶來什麼!」     當然,每個人都有使用自己身體的權力,每個人面對的生命難關也不同,我無法去評斷別人的生命和別人的選擇。 只是,當我聽到或看到自殺的相關消息時,總是會想到黃春明寫給兒子黃國峻的詩—國峻不回來吃飯。    國峻,   我知道你不回來吃晚飯,    我就先吃了,    媽媽總是說等一下,    等久了,她就不吃了,   那包米吃了好久了,還是那麼多,   還多了一些象鼻蟲。     媽媽知道你不回來吃飯,她就不想燒飯了,     她和大同電鍋也都忘了,到底多少米要加多少水?     我到今天才知道,媽媽生下來就是為你燒飯的,     現在你不回來吃飯,媽媽什麼事都沒了,    媽媽什麼事都不想做,連吃飯也不想。    國峻,一年了,你都沒有回來吃飯    我在家炒過幾次米粉請你的好友    來了一些你的好友,但是袁哲生跟你一樣,他也不回家吃飯了    我們知道你不回來吃飯; 就沒有等你,    也故意不談你,    可是你的位子永遠在那裡。      跟想要自殺的人講這些,似乎有點太沈重了。但是我總覺得人生在世,不僅

[生命教育] 衝擊效應 影片欣賞

2005年電影上映的時候,我和家人就在電影院看過這一部片子,很喜歡這部片說故事的方式,還寫了一篇心得文放在自己的部落格裡。看到老師選了這一部片子當作生命教育的影片欣賞,我重新用老師說的「意識之流」去看這一部片子,有了一些更深的體會。 The Crash這一部片主要敘述洛杉磯的種族歧視,藉由一場車禍,串起了檢察官、幾名不同立場的警察、鎖匠、雜貨店老闆、電視製作人、黑人青年、人口販子的生活。一場車禍,也隱喻了彼此生命的衝撞,電影呈現了每個角色的生命故事。 電影裡頭有許多人種:黑人、波斯人、西班牙人、白人、亞洲人……或許是因為我們的生活環境較為單純,在我看來,這些人都是「美國人」;但是在他們的生活環境裡,不純粹的膚色和種族造成了很多衝突,再加上槍械的流竄,語言的不通,那些人和人之間的恐懼不斷累積,蓋過了人們的互信互諒,形成了一個連五歲孩子都不能安心睡覺的社會。 同種族、同語言的人,都還會因為彼此感受不同、認知不同,而造成誤解。就像「不能沒有你」那部片子裡面,明明都是台灣人,卻因為不同認知與背景,造成男主角申訴無門,最後只能用決裂的手段陳述自己的意見。 這部片最讓我感動的地方,就是波斯裔爸爸拿槍要攻擊鎖匠,鎖匠的小女兒跑出來護住鎖匠爸爸那一幕,那一聲槍響,配上鎖匠爸爸的仰天怒吼,小女兒說著:「沒事了,爸爸沒事了。」那天真童語,真誠相信父親哄她的童話,單純的相信,沒有猜忌,非常純粹。這讓我想到很多童話故事,總是設定只有孩子才能看見奇幻生物,才能使用魔法,因為孩子的心靈純潔無垢,總是單純相信對方。一旦長大了,我們慢慢會去猜測別人說話的用意、做事情的用意,猜測有時候會造成誤解,誤解就產生了摩擦。難怪波斯裔爸爸會跟女兒說,他遇見了天使,也許這樣純淨的心和奉獻,能夠融化人與人之間的誤解,才讓波斯裔爸爸有這樣的感觸。 這部影片裡,最讓我震撼的,應該是最後那一幕,白人警察槍殺黑人的情節。原本白人警察還因為同事的種族歧視而忿忿不平,然而看了最後一幕,我發現其實他也是有種族歧視的。說種族歧視其實不太恰當,他是因為害怕這個黑人身上帶著槍械,所以在恐懼之下,因為誤解而槍殺了黑人。而這樣的恐懼,是否是因為黑人的膚色呢?這個不得而知。 然而,回過頭來看這部片的結局,個人覺得雖然這片子以種族歧視為主題,但深埋在種族歧視底下的,其實是恐懼和誤解。因為不瞭解,因為害怕,所以才會想要保護自己,想要捍衛自己的

讀書筆記--//失落的符號//銀舌惡魔//華麗的喪服//

[失落的符號] p.9 他如果洩漏即將獲知的古老秘密的可怕後果--從左耳到右耳的割喉刑......連根拔掉舌頭.....剜出內臟燒掉....碎屍萬段拋棄到四面八方.....挖出心臟餵野獸 每次看到共濟會或是其他秘密會社的刑罰或儀式,老是很好奇......都已經這麼明白告訴你很恐怖了,還硬是想要擠進去是怎樣?要是我,打死也不想加入這種詭異的社團......秘密誠可貴,自由價更高。我還是喜歡自由自在的想法,不喜歡成群結社。 p.17 天使與魔鬼是相同的,只差站在那一邊罷了:在戰鬥中打敗敵人的守護天使,自然會被敵人視為魔鬼惡煞。 就像聖女貞德,英國人毫不留情燒死了她。其實人對於理念不同的事物,容忍性不高。差別僅在於,有的人會默默走開,有的人會出言諷刺而已。 p.117 我認識你很久了,你的懷疑心是身為學者的最大優點之一。但也是你的缺點。我對你的瞭解足以知道你不是我能說服改變的人......只能信任你。 最近發現,其實我的防衛心也很重。不管是對事還是對人,總要觀察很久才會說話。懷疑是生活在世上的必要法則。 p.197 Tempus fugit(拉丁文,光陰似箭)。 p.265 我要你非常慎重考慮。財富很平常,但智慧才真正稀有。我求你記住了,沒有智慧的財富通常以災難作收。 p.338 愛因斯坦曾經說過:「令人費解的事物確實存在。在大自然的秘密背後存在著微妙,難以捉摸又無法解釋的東西。敬畏這種力量遠超過我們能理解的範圍,就是我的宗教。」 p.357 從十字軍、宗教審判,到美國政壇--耶穌的名號在各種權力鬥爭中被綁架為盟友。自古以來,無知者總是叫得最大聲,驅使毫無戒心的民眾,強迫大家照他們的意思做。他們引述自己也不瞭解的經文捍衛他們的世俗慾望。他們宣揚自己的毫不容忍當作信念的證據。 如今,這麼多年過去,人類終於完全摧毀了耶穌曾經代表的一切美好。 這一段話讓我想到,每個人捍衛的事情不同。但是我們所引述的,所奮戰的,是不是真的是我們所相信的?當我捍衛A,引述A的話,那些話代表的是我的意思,還是A的意思? 所以說,不管說什麼話都要謹言慎行,如登高樓,如履薄冰。 p.475 人只有透過死亡經驗才能完全瞭解生命經驗。唯有認清自己在世上的歲月有限,才能掌握以榮譽、正直與服務世人度過此生的重要性。 p.493 共濟會名人亞伯特.派克的名言:我們為自己做的事將隨我們逝去;我們為他人與世界做的事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