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外星球的日子】01

我始終不太懂,這學校這麼功利的環境是如何養成的? 代理、兼課老師多數來自補習班,最近辦公室裡不斷的批評「體制外的老師」這樣,或者是那樣的事蹟。 我並不真的討厭補習班的老師,但我也不愛那種填鴨、死記、以課業至上,留第九節,週六週日來學校加強,會讀書的小孩什麼都好,不會讀書的小孩什麼都壞,棍子至上balabala零零總總,令人難以想像。 這些事蹟,不是我國中時的事嗎?這些事,不是在「教改德政」下減少了嗎? 怎麼我的感覺是這些事蹟從未絕跡,在這裡反而益發猖狂了起來? 今日最扯莫過於,某年級數學出題老師,將該年級數學出得極難,然後考前洩題給自己任教班,任教班學生跟同學間彼此交流,隔壁班同學拿到考卷後,因為題目太難了,拿去問導師,導師解題後才發現與今日的數學考卷一模模一樣樣。 該位老師是校長跟前紅人,帶九年級的升學組。 其他的發展,我們明天繼續看下去吧!

隨筆

學生因為別人的眼光,就不想接受特教。所以乾脆不要幫他們鑑定,或者是採間接服務,不要直接服務。 我想這個環境不斷想說服我的,應該是這件事。 坦白說,我對抗得有點累。 要走簡單的路,很容易啊! 但這樣子再走個10年,你們對身障學生的認知還是那樣,不是從學生需求去考慮,而是從「學生心態」去考慮。 其實我很痛恨這種事,對我來說,這代表連身障的學生,都歧視身障的學生(學障歧視智障),所以才不想被標籤歸類。 我真的很想對他們說:去你媽的,你不能享盡特教的福利,卻歧視特教。死小孩。

公平?

有時候我覺得,身在這個保守的環境裡,有些觀念還是會讓人蠻難過的。我不是指我「現在這個環境」,而是指「教育」這個大環境。 今天,對面的專輔老師正在討論要帶高關懷課程的小孩,去校外教學,內容是什麼我不太清楚,應該就是一些野戰求生之類的磨練課程。 金老師聽到了,說:「幹嘛對這些學生這麼好?」 高關懷的學生,在一般老師的眼中看起來,應該就是一群蠻愛惹麻煩的學生,學習成就低、家庭功能弱,如果照金老師的觀點,可能會是「這些學生不自愛,幹嘛浪費資源在他們身上」。 專輔老師跟金老師不錯,所以笑笑的回應了幾句「幹嘛這樣說」,事情就過去了。 這讓我想到剛開學的時候,金老師也有一件事讓我愣住,不知道該說什麼。 忘記為什麼會談到各班的身障生人數,我說到九年級有一班,因為導師很積極,所以班上共有4位身障生,1位七下轉入,2位是前任組長鑑定出來的,1位是我鑑定出來的。 金老師聽到這件事,她說:「這樣不是很不公平嗎?他們班的平均分數會因為身障生加分,所以總平均提高。」 我傻住,並沒有回應。 金老師可能察覺到論點怪怪的,所以續說:「我不知道其他班導師會不會在意啦!我只是提出我的想法。」 但,我還是不知道怎麼回應。 今天,聽到她對高關懷學生的評語,我突然想到「公平」這件事。 什麼是公平? 齊頭式的公平,還是立足點的公平? 消極性的公平,還是積極性的公平? 我們給所有學生一模一樣的資源,一模一樣的鞭策,所以他沒念好書,在學校惹遍大大小小的麻煩,一切都是他的錯。 再多的,沒有了。社會資源不能浪費在這種人身上。 要多一點的資源,OK。表現出你的積極、表現出你的良善,這樣我才能甘願把資源給你! 我彷彿聽到這樣的聲音。 我彷彿看到十年前、二十年前,那些一成不變的教育模樣。 教育界喊得震天價響的多層次教學、翻轉教學、以學生為中心,多麼諷刺。

【工作筆記01】消極輔導

1. 不要相信消極的人給的訊息,因為她並沒有積極的想要幫助你的個案。 2. 承一,直接跟大頭(不管是組長或主任)聯絡,學會在法令之下幫個案爭取權益。 3. 開始覺得,如果我繼續在這裡待下去,遲早必須去修個輔導第二專長,才能保住工作不出錯。 4.建立制度,尤其是在他人沒有自覺下要建立制度,還真是他媽的讓人生厭。

2015-01-A學障個案研討

今天趁著職能治療師到校晤談,請職能治療師協助評估這個疑似生的書寫能力。 之前輔導老師給我看他的書寫作業,狀況蠻糟的(樣本是七上入學寫的,現在孩子八下)。 結果今天讓他用有格線的本子抄寫,沒格線的白紙抄寫,10分鐘寫了100字左右(沒格線的寫更快,沒有仔細算字數)。速度算是蠻不錯,字跡也不錯,雖然有兩個字的字型跑掉了,缺漏筆畫之類的,但不致於有太大的辨識困難。 評估應該是孩子本身很努力練習,改善了書寫狀況。 連治療師都說:這孩子的狀況看起來很OK。 後來聊著聊著,剛好講到我昨天測這個小孩的閱讀流暢度,小孩有很奇妙的「重念」現象。 例如,我昨天請他念小六的課文,少年小樹之歌。 「外公一直注意著這一切,我也一樣。我們還留神傾聽在林間呢喃的晨間微風,以及各式各樣的聲響。」 他會唸成「外公外公一直注意著注意這一切,我也我也一樣,我們我們我們還留神......」 但是他又沒有口吃的臨床表現狀況(首語難發、臉部表情特徵)。 職能治療師馬上聯想到注意力和眼球追視的問題,立刻測了他的眼球追視能力,果真稍弱。 請他手指著課本文字朗讀,重念的狀況就好很多,反之手指移開後就出現重念現象。

2014-1-B學障個案研討

寫在前面: 最近深深的覺得,學障需要拓荒。 事情的起源,是這幾個學障孩子。 在我開始起心動念評估之前,我問過之前評估過這幾個孩子的心評老師,心評老師不是拿數據跟我談,而是給了我一句「這小孩的學習習慣不好,才會造成他學習成就不佳」。 前些天,我遇到一個校內伙伴持續不斷的告訴我:「如果小孩不想接受特教,就不要幫他鑑定。這樣鑑定出來,對小孩沒有好處。」 我持續不斷的告訴他:「我不是不考慮孩子的想法,而是我認為,如果孩子懂得特教能帶給他什麼,才去做決定,那才是公允的。而不是在還沒瞭解特教或資源班之前,家長和小孩就拒絕接受特教,然後老師也尊重。就這樣放棄瞭解特教服務的機會。」 這半年來持續不斷,我在教育現場中看好多的特教老師說:「這個孩子我教過一年了,他應該不是學障。」 但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持續低落,找不出原因。 我還只是一個心評的菜鳥,我對學障的瞭解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學障個案研討。 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討論,不管對我自己的心評鑑定,或是對各位老師的學障鑑定,都能有一些幫助。 是為所盼。 ------------------ 轉介原因 個案的七八年級有四個領域平均低於 60 分,對學習的興趣低落。 導師考慮的個案的學習能力及動機低落,七下曾轉介特教組,介入學習策略教學。 七年級和八年級皆轉介入補教教學。 七年級特教組做了魏氏智力測驗,但未做課程本位評量,也未送鑑輔會。 七八年級的補救教學皆成效有限,個案在補教教學的作業冊中,有許多空白,其中一份數學作業上寫著「數學太難、我不會」。 進行初篩測驗,個案的識字量只有小二程度,閱讀推理測驗顯著低於切截。數學基本能力停留在三位數以上減法,且計算容易出錯。 九年級上學期重新評估。 心評鑑定 智力正常 1.   魏氏兒童第四版智力測驗結果 FSIQ-76 , PR5 ,顯示「智力正常」。其語文理解 VCI-74 , PR4 ;知覺推理 PRI-83 , PR2 ;工作記憶 WMI-66 , PR2 ;處理速度 PSI-70 , PR70 。其中處理速度為中上,顯示個案「視覺搜尋能力正確且速度流暢,工作記憶與常人無異」,而語文理解能力低於平均,僅PR4,語文能力顯著低落。 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2...

2014-1-A學障個案研討

寫在前面: 最近深深的覺得,學障需要拓荒。 事情的起源,是這幾個學障孩子。 在我開始起心動念評估之前,我問過之前評估過這幾個孩子的心評老師,心評老師不是拿數據跟我談,而是給了我一句「這小孩的學習習慣不好,才會造成他學習成就不佳」。 前些天,我遇到一個校內伙伴持續不斷的告訴我:「如果小孩不想接受特教,就不要幫他鑑定。這樣鑑定出來,對小孩沒有好處。」 我持續不斷的告訴他:「我不是不考慮孩子的想法,而是我認為,如果孩子懂得特教能帶給他什麼,才去做決定,那才是公允的。而不是在還沒瞭解特教或資源班之前,家長和小孩就拒絕接受特教,然後老師也尊重。就這樣放棄瞭解特教服務的機會。」 這半年來持續不斷,我在教育現場中看好多的特教老師說:「這個孩子我教過一年了,他應該不是學障。」 但孩子的學習狀況還是持續低落,找不出原因。 我還只是一個心評的菜鳥,對學障的瞭解還不夠,還需要更多的學障個案研討。 我希望藉由這樣的分享、討論,不管對我自己的心評鑑定,或是對各位老師的學障鑑定,都能有一些幫助。 是為所盼。      ----------------------- 轉介原因 : 個案學習能力明顯落後,七年級曾轉介到特教組進行校內評估,九年級重新做身障資格評估。 個案很努力學習,卻不知學習困難在哪裡?閱讀能力低落,數學計算能力也差,乘除法出現明顯錯誤。 導師找小老師協助個案練習,個案七、八年級也進入補救教學。介入後,小老師輔導的成效不彰。個案六到九年級在補救教學的歷程表現,僅有七年級一次測驗的國語文能力合格,其餘皆不合格。 心評報告 : 智力正常 1. 魏氏兒童第四版智力測驗結果FSIQ-87,PR23,顯示「智力正常」。其語文理解VCI-73,PR4;知覺推理PRI-86,PR18;工作記憶WMI-104,PR61;處理速度PSI-118,PR88。其中工作記憶和處理速度皆中上,處理速度高於平均一個標準差,顯示個案「視覺搜尋能力正確且速度流暢,工作記憶與常人無異」,而語文理解能力僅PR4,能力顯著低落。 個人內在能力有顯著差異 2. 分析魏氏四項指數的組間差異,對照全部樣本,.15的顯著水準下,語文理解-處理速度顯示個案有顯著...

日常2015-1

  工作稍歇,其實是個假象,因為下學期的工作進度在遠方隱隱窺伺,等著要反噬。但最近是真的有種喘口氣的感覺。     記得一開學辦完某件事後,伙伴問我:辦完這個大活動,有沒有鬆口氣的感覺?     我茫然的回她:沒有耶!因為後面還要 OOO 和 XXX 。     這學期一邊掃蕩拔草,一邊上網靠夭。我記得我跟同事們說過:如果哪一天我被逼走,離開這裡,一定是因為新北特教科的緣故。我也跟主管說過:沒差啦!反正台灣每一個縣市的特教科都很機車。     有時候下班後,回到自己房間,總是有種茫然的感覺,該做的事情還有那麼多,我真的能在兩年之內,帶給這個環境一點改變嗎? 我其實沒有把握。 所謂的腦袋孔古力     前陣子心評的結果出來了,我看到自己的心評培訓結果是「通過,但需帶輔導」。當下是大笑三聲,然後決定這個環境待不得。心評培訓的過程中,我不斷想跟上層溝通「學障評估可以用更好的測驗、更客觀的評估、需要注重魏氏智力測驗的組間差距」,最後還是宣告失敗。     最可笑的是,我公文批出去以後,在校長那一端回覆是:繼續加油,未來當可以獨當一面做心評。     新北市的鑑輔會,你們到底有多害怕跟自己的心評人員強調「統計數據」這件事?多害怕要求心評人員用「標準化測驗」去解釋測驗結果這件事?     我無法忘記,我是多麼辛苦在堅持自己的主張。     相信疑似生的初篩測驗結果(學生的初篩測驗,顯示學生真的需要幫忙)。     相信我自己的判斷(不用「懶惰」去解釋學生的學習低成就)。     相信學生有向上的能力(不用「學生抗拒」去否決他們接受特教的權利)。     即使全世界都質疑我的決定。     我無法忘記一開始的時候,我是多麼困難在對抗那些質疑的聲音、眼光。 當她們笑著說:測驗不代表一切,我們這個學區就是比較...

冬陽

  (一) 因為一些意外,導致自己規劃好的行程出現了一些空縫,鎮日忙得像陀螺一樣,也因為這個意外可以歇歇腳。     把惱人的事情擱著,這幾天總計看了一個多小時的連續劇,出門看了兩場暢快的表演,跟一些朋友聚聚,還欠著兩個朋友的回信還沒回。     那天跟好久不見的小栗聊天時,就說到自己很不好意思,每次都說「忙完就約」、「忙完就去高雄」、「忙完約吃美食」,結果最容易黃牛的人就是我。     大家都很體諒我,但話說著太久反倒自己心虛不已。     表演開始前,收到 Rose 匆匆回國,特地帶給我的精緻小禮物,心裡暖暖的。     老覺得自己何德何能,怎麼會有妳們這麼愛我、記掛著我!但又覺得何德何能這個詞,有點糟蹋朋友們對我的好。     謝謝妳們,讓我知道我被愛著、記著。我喜歡妳們。 (二)     上禮拜跑了台南一趟,參加了一場意義深重的婚禮。     陽光正燦,親愛的好友美麗如昔。     跟 Dear 約了高鐵左營站,碰了面一起北上參加,路上東南西北亂聊,交換彼此的人生風景。     2014 年算是我生命中一段長期旅途的結束,即便現在的工作還是很多,該面臨的挑戰還是如山高,能終止十年的無限迴圈,往下一個階段邁進,總該是一件能額手稱慶的事情。     我 深刻體認到自我人性裡潛藏著怠惰因子,對該做的事情總是蹉跎。但現在血液裡的不安分基因卻在蠢蠢欲動,甚至有點想不開,想打破自己的諾言,弄個博士班來念念。至此,方知這種危險基因有多麼可怖,應該認真消滅這種自找死路的念頭,找一些正經事來做。     至於是什麼正經事,就先等三月份之後再說吧!     短暫一個下午的聚會,與好友們匆匆擦肩,然後又各自奔向自己的人生路程。唯一不變的是,我仍記掛著。     是的,我還記掛著。  ...

[討論] 小一孩子不專心寫功課

偶然跟一個朋友聊到教養孩子的問題,把我的想法整理如下。 友: 看你的臉書知道你現在在特教這塊努力著,所以我想冒昧請教你關於教養孩子的問題,雖然我兒子不是特教生,但有些問題讓我很頭痛,想聽聽你的建議。 他今年讀小一,從開學到現在,一直做不好「到校後,交昨日回家功課-抄聯絡簿(他們老師會先把當天的回家功課出好)-把功課放功課袋裡」這件每天必做的事,三番兩次就被老師寫聯絡簿。 我不懂為什麼每天都是固定的動作,他卻辦不到?而他寫功課常會分心,如果不盯著他,他可以在書桌前東摸西摸,或天馬行空地想很多事情,我懷疑他是不是專注力不夠,但是碰上他喜歡的事,他是可以很專心的。 我知道寫功課、上課某種程度來說對孩子是很無趣的,但我只是希望他能夠好好把他該做的事情完成。 我罵過、打過、限制玩耍時間、不准看電視等等,當然獎勵也有,但效用只有一下子,沒多久又故態復萌。 我: 妳敘述的狀況看起來,他的確沒有特教特質。 而且孩子還只是小一,我自己帶過一年的小一,我個人的經驗是,小一的孩子,還不夠穩定。所以常常會有這種要求了,卻一下子能達到,一下子不能達到的狀況。 我以前接一年級的時候,班上只有五個學生,所以能做到個別化,對孩子的包容性也比較大。那時候也是有一個孩子比較迷糊,做事情很慢,功課也不好,神經很大條。但他繪畫很棒,孩子本身的特質偏藝術性。 後來小二的時候,我離開該校,我曾經接過二年級導師來電諮詢,發現接手的導師要求孩子的常規,導致孩子本身適應不良,甚至親師關係緊張。 我在那間學校跟資深老師 (我都稱她為大天使老師,她後來調動到新北市的桃子腳國中小) 學到很重要一點就是「放鬆」,用活動去吸引孩子的注意力,而不是硬要他們「注意」。我印象很深刻的一次,就是大天使老師到我班上講故事,孩子們慢吞吞,東西都還沒收好,她已經開始講了。當她一開始講故事,故事本身很有趣,我上面說的這個小孩就把手邊的工作趕快完成,專心聽,根本不需要大人催促。 在遇到這個教育團隊以前,我也是很急的一個人,到現在我還改不掉個性很急的毛病。但慢慢的,我會去思考如果要孩子完成一個「習慣」,不要用「強制」的方式要求,重點是讓他「喜歡這件事」。 古典制約其實還是很有道理的。如果孩子在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遇到的就是不舒服的環境,形成的態度就是「討厭、不舒服」,循環之下就是養成被動的...

學習之路-學障的漫長旅途

前些天遇到的質疑讓我很難過,或許對方只是想要開玩笑。我只能這麼想。 簡單來說,就是我在跟特教老師分享,我中午上課時,要七年級一個學障生訂正最大公因數(但其實我教的是他的國文,那兩題數學,只是前幾天代課時出的例題,所以要他訂正)。 我昨天才教會他用兩個數的短除法,今天又忘記了。所以整個中午我都在引導他的短除法學習,我說「這孩子的能力這麼差,在原班上數學,再怎麼厲害的數學老師,都不可能做到差異化教學,而且顧得了他的學習」。 特教老師說,我星期三教她手上那個聽障生(這孩子的學習歷程比較複雜,目前當作聽障+輕度智能在評估)用圖畫策略在解數學應用題,就是「丁丁比西西少七顆橘子,請問丁丁幾顆橘子」這一類的題目。 因為特教老師沒有用過這方法,請我星期四早上過去再教孩子一次,順便示範給她看。 星期五下班時,她說那孩子隔天就忘記了,不會用圖畫解題。 (mur:我示範給你看,妳都沒有學會這種教學法,妳怎麼能期待小孩學了兩次就學會?) 她說:「妳不覺得你太高估我們學生了嗎?」 高估學生一直是我的弱點,這我清楚。所以我就笑著點頭說:「我的確高估他們。」(其實我要表達的,只是這個學障生需要更個別化的教學。) 然後她又說:「妳不覺得認識我們孩子的真實能力後,那些疑似生都不是疑似了嗎?」 (轟) 我說:「那些疑似生也很慘。」 我大概只差沒有口氣很冷的說:「你真的教過那些疑似生了嗎?」 更進一步來說:「你真的懂『學障』嗎?」 -- 最近,我真的非常質疑前任組長的想法「學障可以放回原班,只要外加課程就可以了」。 我最近不時會想起去年我的學障孩子,他們很會惹麻煩,他們品行不好,其中一個還非常有說謊的天賦,被我定了很久,威嚇講道理雙管齊下,他老爸還在他國小時把他吊起來打(父親說法),好話壞話都用盡了,他還是有一些品行問題。 我記得有一次,我教數學解二元一次方程式,把所有數學步驟都結構化,課堂上讓他們練習到會,四個學障孩子只有他還聽不懂。 然後我就公布,我隔天要考試,考不過的要處罰。 隔天,一模一樣的題目(只換了數字),他考100。 為什麼? 他把所有步驟背起來,非常認真,一字字背起來。 我常想起這四個孩子,想起他們如果從國一開始,被放回原班,只有外加課程,他們到底行不行? 對不起,他們真的不行。 把他們放到原班,只給外加...

學習之路-家長其實是鑑定好幫手

照預定計畫打電話給疑似生家長。 下午跟這個爸爸聯絡的時候,言談中察覺到爸爸對「學習障礙」的不解和抗拒。所以蠻擔心晚上跟媽媽聯絡,會不會遇到更大的阻力? 結果聊了半個小時,發現我一個月內的所有驚人發現,媽媽早就知道孩子的真實學習狀況,還提供給我更多資訊。 我感慨的跟主任說:「早知道就直接聯絡家長,根本不需要做評估這麼久!!」 PS:上一個疑似生的語誤症狀,我測到的時候還是趙醫師提醒我那是語誤症狀,不是誤讀。我轉告家長我發現的事情,那位媽媽說:「我知道阿,他從小就這樣,我們提醒他,他也沒辦法改。」 其實家長是學障心評的好幫手阿!!!! 今天聯絡的疑似生家長: 1.小孩疑似數學學障,九九乘法不熟,已經重複介入六年(小三到國八)還是不熟。書寫凌亂,疑似書寫障礙。 媽媽說:「七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小孩回到家,我們不小心摸到他的耳朵,他痛得大叫。細問之下才知道因為他不會算數學,所以被數學老師捏耳朵,我氣得告訴校長,老師教學要理解孩子的基礎能力在哪裡,如果孩子連加減乘除都不行,你怎麼要求國中以上的數學能力? 八年級老師新接的時候,也曾經因為小孩不學,老師拿棍子打他。我的小孩不乖的話,你處罰他我沒關係,但是我不能接受你用那麼粗的棍子打。(這部分有點忘記內容了)」 後來主任下來,聽到我跟家長在談個案。所以她等我談完再一起走,我跟主任聊到:為什麼家長之前都沒想到要送特教? 孩子小一到小四是吃過利他能和專司達,後來因為妨礙生長,也考量到孩子能自我克制,所以藥物就拿掉了。 但家長是直到我今天打電話給她,才知道原來台灣有「學習障礙」這一個類別,而她的孩子很可能就是學習障礙。 主任說,她想到就很難過,孩子被耽誤了多少時間。而且這孩子其實很乖,如果有特殊教育介入,孩子的發展一定會更好一點。 我說,我剛看到孩子書寫的狀況時,其實我哭了。(如果有人記得的話,這個個案就是我一個多月前貼的疑似書寫障礙,但後來我刪了) 這麼明顯的個案,竟然讓孩子卡在普通教育送不出來,至少國中前兩年導師想送卻送不出來。 我們的特殊教育,還有很漫長的路途要走阿!

學習之路-無能為力

分不清自己的心情是難過還是鬆了一口氣。 因為知道自己已經使盡全力,但礙於規定,所以孩子就被卡死在這裏,我不可能幫她做鑑定。 (前任特教組長建議學生去醫院做智力篩檢,醫院做出來,學生智力低下,拿了身障手冊。 回到我這邊,確認孩子適應行為完全沒問題,所以根本不可能是智障。但因為一年半之內無法再度施測魏氏4,所以即使她的學業成就低下,我想往學障鑑定看看,也完全無法。學生明年六月要畢業,今年最後一梯鑑定壓在11月) 這不是我的錯。 親愛的同事說的沒錯,我必須放自己一馬。 但就像所有美國肥皂劇演的,每個人(這個家長非常積極帶孩子去醫院鑑定)都在那個當下做了他們覺得對孩子最好的建議和決定,結果卻是害了孩子。 這世界真是他媽的太諷刺了。

學習之路-或許這一切終究有祂的用意

陸續做出孩子們的魏氏4評估。 第一個孩子做出來的各項分量表指數,就顯示極大的內在差異(處理速度PR88,語文理解PR4)。 剎時,一切都明朗了。 孩子的學習困難,不在於他不用功、不用心,第一個孩子智力完全正常,學習態度極佳,但學習始終緩慢。 前陣子聽到主管評論說「前任鑑定學生比較注重『天缺』,你比較『在意學習落後和學習困難』,比較想要幫助學習困難的學生」。 今天主管開始思索這些「疑似學障生」,如果七年級就被鑑定出來,有接受資源班的服務,學習一定會比現在更好。主管開始意識到,我們明明可以幫學障生更多。 終於,開始有人相信他們「真的」是學障,而不僅僅是學習困難。主管 終於認知到「學障也是天缺」。甚幸甚幸!!! 不枉費我這一個半月累得跟狗一樣!Q_Q 第二個孩子的智力評估,今天我也算到七點多才算好。他的結果比第一個差,但還是有內在差異(處理速度PR42,語言理解只有PR3)。本來很擔心這孩子會落到MR的範圍去,還好全量表做出來還有77。 最讓我十拿九穩的那個學障孩子還沒做,排在星期四空堂才要做 (對!!!新北市根本不能讓我悠哉的請公假做魏氏,因為我們學校人力嚴重不足!補個幹) 。 一開始離開台中學校的時候,我始終擔憂著某個識字障礙的孩子,那傢伙個性散漫、口語表達又糟。我離開的時候,他知道生教組長換人,校內會烘焙的特教老師全走了,他搖著頭說「三年級難過了」。 我總是很愧疚不能陪這個孩子最後一年,很擔心他在最後一年出了什麼問題,而明明我本來能陪他最後一年,但現在考上正式老師卻幫不了他的忙。 後來知道,校內輔導老師讓他去參加烘焙班,我才放下心來。「學著放手」這一堂課,我始終還需要修練。 或許老天安排我來台北這一遭,始終有祂的用意。 而我,會努力的讓這一切都值得那些矛盾和擔心。 Cheer Up!!!

鑑定相關資訊(學障)

識字量和流暢性評估 (適合小三到小六) 附註:天下雜誌與李俊仁教授合作的測驗,此測驗普通教師也可使用,不需特教心評資格。 身心障礙及資賦優異學生鑑定辦法說明 附註:洪儷瑜教授在學障章節裡,有詳述學障鑑定的流程與辦法。 大腦與學習實驗室 by李俊仁教授 附註:內含閱讀教學師資培訓研習營、識字量評估、識字教學教材。內容非常豐富,建議下載後詳讀。 相關參考資料查詢(請直接google) 1. 王瓊珠,洪儷瑜,張郁雯,陳秀芬(2008)。一到九年級學生國字識字量發展。 教育心理學報,民 97,39 卷 ,4 期,555-568 頁。 2. 閱讀力與閱讀教學 :What, When, & How?李俊仁 副教授(演講PPT)

職業教材-清潔守則+水果沙拉

目標: 1. 讓孩子熟悉食物製備前後的工作守則(可加上工作前的裝備檢查表)。 2. 訓練孩子使用削皮刀和水果刀切塊。 註:水果沙拉的回家任務為「練習削皮」。 工作守則- 學習單下載 水果沙拉- 學習單下載

數學教材-購物學習單

目標: 1. 讓輕障孩子先學會將金額代換等值錢幣。 2. 訓練輕障孩子學會「50元可以購買哪些物品?」 使用方式: 1. 到大賣場拿DM,選擇40元內的商品,貼到上面四格中(一格一個)。用最吸引學生的商品,以達到功能性的目標。 2. 請學生依據商品的價格,畫出等值錢幣(確認孩子知道價錢等於多少硬幣)。 3. 讓輕障孩子從上面四個物品中,選出兩個合計為50元內的商品(訓練孩子用50元購賣兩個商品-學會合計價格)。 學習單下載

學習之路-有時候也會有想放棄的念頭

有時候也會有想放棄的念頭,畢竟孩子七年級被送進來鑑定,卻延遲到九年級才能真正送鑑定,這個延遲的責任不在我身上。從我九月第二週發現這幾個藏在檔案櫃中的疑似個案開始,我就死命的跟時間賽跑,要趕著在提報第四梯送出鑑定,免得這些學生(如果真的是特殊生)無法得到升學該有的權益。 在這一階段我提出的任何求援,要不被打槍敷衍,要不無疾而終。好不容易前兩天聯絡上鑑輔會的負責老師,她聽懂了我的需求,幫我搞定了W4的證書,特別以公文形式讓我可以先去借W4來測學生。 今天去研習,有那種很荒謬的感覺:每個人對我的期望都不是把鑑定做好,而是「特教工作不要出差錯」那就好了。 甚至有人跟我建議,不應該從九年級做起,因為做得要死要活,他們馬上就畢業了,根本不會影響資源班的人力編制。 說到底,是我把國九的鑑定工作順位擺得那麼前面,然後一下子弄出五個疑似生,搞死自己。 是我放不了手,怪不了誰。 其實學校的人很幫忙,不管是幫我拉資源進來補救教學,提醒我該做哪些疏忽的班務;幫我說服導師,幫我打電話去特教科,讓我優先去心評培訓。 我在還不懂新北的心評程序,被一堆前後矛盾的資訊弄得疲於奔命,只得先用自編測驗測學生,那些自編測驗也是之前老師都先建置好的。 我要做CBM來測學生能力,伙伴也是二話不說把資源(志工老師)先讓給我。 如果是一個特教環境很糟的學校,我的狀況一定會比現在更慘,至少現在許多資源都是前面累積的成果,外在環境也不需要我多操心。 但有些東西還是讓我苦笑。 譬如說,我用中文閱讀歷程測驗,測出來學生的識字量只有PR1~5,之前評估的老師跟我說:「那是因為我們這學區的關係,學生的成績都很糟。而且他自己的學習動機太弱,學習習慣太差。」 連特教科有特教專業的大頭,都跟我說:「那些測驗只選出一些代表字,測驗結果就只是結果而已。」 到底WTF!!!! 我處在哪一個特教蠻荒之地? 學生測出來的結果,比對花東常模都落在不正常那一個區段,然後你跟我說這是學區太弱的關係? 人家一個辛苦建置的標準化測驗,我都不知道你瞭不瞭解這個測驗編制的概念,一句話打死「那些都是代表字而已」! A生,識字量只有小三程度,星期五我檢查教務處調出來的補救教學檔案,A生在上面不止一次寫著「數學太難」「這個太難,我不會」。 上次我介入教學的時候,他不認得「斟酌」這兩個字,我念出來以後,他說「考...

教材初稿-學障識字教材

下面的格子不是仿寫,而是希望學生們可以造句,辨識兩個字不同的意義。

學習之路2-但願多年後,我還記得的初衷

今天很沮喪,那種沮喪感是很難言說的。 我不懂為什麼你們要賦予這樣生殺裁奪權,不懂你們為什麼要壓榨這種不合理的工作,逼迫我們只能做「幾個學生」,而不是所有可能的個案通通裁量?那些被捨棄的學生,到底憑什麼被你們捨棄? 如果導師都已經送校內初篩了,難道不應該裁量後,送鑑輔會?但你們現在的訓練,是直接「心評老師說不是,那就不用送了」? 如果你們的初篩工具是可以信賴的,那也就算了。 但願我可以不辜負每個導師託付給我評估的學生,但是在你們制度的設立下,我知道這是奢求。 我,萬分想念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