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工作筆記] Podcast/性平

   最近這兩個禮拜,追蹤的podcast陸續出現以身心障礙學生性平案件為主的節目,主要是訪談陳昭如_沉默:特教學校集體性侵事件的作者。

    剛開始只是對特教學校這個案件的好奇,雖然知道臺南啟聰學校這個案件讓人覺得很誇張,但不免也覺得「那只是個案而已」、「現在應該已經沒有了」。

 

1.      法客話題 EP126 兒少性侵與教育體系的劣根性? Ft.人本基金會南部辦公室主任張萍、陳昭如 

https://reurl.cc/KQ0x8R

   第一個節目是法客電台,訪問了陳昭如(南聰事件的採訪記者)和張萍。這一集節目講了南聰案件、和台東某中途安置機構主任對安置生的性平案件。我愕然發覺:南聰案件到現在還在進行中,還是陸續提出申訴性平案件。

人本基金會的案件報告:https://hef.org.tw/silent_and_silent/

    但這一集節目我聽了很不舒服,一半是因為案件本身的殘酷(張萍坦承她一開始也不知道案子會如滾雪球般冒出來,竟然多達164),一半以上我認為是受訪者的敘述角度,毫不留情地指出校園文化的陰暗面,卻沒有給任何的辯白空間。例如:張萍認為學校系統內的老師,在意校譽比在意學生權益還多;在意自身權益也比在意學生權益多。陳昭如也指出,教育部在推性平研習,但她到處應邀去校園演講,看到的是她在上頭演講,下頭是老師在滑手機。教育部或許是想推廣性平概念,配套措施不足,因此老師們即使想做,也不容易做(陳昭如舉了一個例子,有一個特教老師詢問,該怎麼對特殊生進行性平教育)

    這一集內,張萍分享的校園案例(包含高雄一件長達20年的性侵案,和臺南某國小的得獎教師性侵案),真實得會灼傷人。總的來說,這一集是打破同溫層的開始,但要有一些心理準備再開始收聽比較好。

2. The Real Story 報導者|我被性侵,老師卻沉默:一年2500件兒少性侵案背後不被相信的孩子

https://reurl.cc/aGV5EY

    同樣的主題臺南啟聰學校,同樣訪問陳昭如,但是這一集的報導角度卻平和很多。節目平和很多不代表記者鄉愿,因為討論的主題並不是「南聰」一間學校而已,而是全國一年2500件的性平案。

    陳昭如在節目中提出很明確的提問,我覺得蠻打中核心的:

1.    教師們不相信學生被性侵,是因為孩子不符合被性侵的樣子。因為孩子的功課很好,看起來都沒事啊!(OS:我完全相信,現在學校裡有很多老師會說出這種話)

2.    因為我們的社會不相信孩子,我們的教育系統不相信孩子。教師們在提報性平案之前,都會想先搞清楚,學生是不是在玩、是不是在開玩笑?但老師們這種事先審查的態度,反而造成了校園隱匿和吃案的普遍現象。正確的程序應該就是提報,後續會有專業的調查。(聽到這裡,我突然覺得我應該要去理解性平調查,甚至該去受訓)

3.    「讓受害者說出受害經過,是二次傷害」,這個觀念是錯誤的。只要讓孩子們知道,講出來是為了要防範未來再發生,並建立了信任,受害的孩子們是很願意說的。而且這些受害的孩子,不是永遠都活在悲慘中,有些孩子長大以後是可以組織家庭,長成一個良好大人。有一個機會可以說出來,對受害者來說,其實是一種療傷過程。 

    我蠻喜歡這一集的節目,也覺得報導者主持人的觀點切得很棒,能提醒身為教育者的我們,也同時不至於讓我們覺得委屈。我很喜歡陳昭如最後的結論,她認為教育部在推動性平這件事,並不是棒子(懲罰)和胡蘿蔔(獎勵)的問題,而是應該讓老師們覺得「這是我該做的事情,我多做了什麼就可以改變孩子的生命」。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文教學】國二上-田園之秋選/詞彙

田園之秋選  作者:陳冠學 【課文】    九月七日         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下午大雨滂沱,霹靂環起,若非蕃薯田在家屋邊,近在咫尺,真要走避不及。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蕃薯蒂趕快摘完,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這種情況,在荒野中遇到幾回。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不由膽破魂奪。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向今天這種大西北雨的序幕前奏,可名為惡魔與妖巫之出世。正當人們籠罩在這樣恐怖的景象中,膽已破魂已奪之際,接著便是閃電纏身,霹靂壓頂,在荒野中的人,此時沒有一個不是被震懾得氣脫萎頓,匍匐不能起的。好在再接著便是大雨滂沱,再看不見滿天張牙舞爪的黑怪,而閃電與霹靂仍肆虐不已,卻多少為雨勢所遮掩,於是匍匐在地的失魂者,便在雨水的不斷澆淋下,漸漸地蘇醒,而閃光與雷聲也愈來愈遠,轉眼雨過天青,太陽又探出了雲端,樹葉上、草上閃爍著無邊亮晶晶的水珠,一場大西北雨便這樣過去了。你說這是戲劇不是戲劇?         因為是在家屋附近,又為了趕工,直待到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我才逃進屋裡。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人是英雄。此時它是無敵的大主宰,任何人都不能不懾服。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那個敢把手舉得最高,頭伸得最長,定立時被劈殺。         一場為時一小時的大西北雨,到底下了幾公釐的水,雖然沒做過實驗,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是整個倒下來的。每一雨粒,大概最小還有姆指大,像這樣大的雨粒,竹葉笠是要被打穿的,沒有蓑衣遮蔽,一定被打得遍體發紅。但是本地原是山洪沖積成的沙石層,滲水極快,無論多大多長久的雨,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登時又見灰白色的石灰地質,乾淨清爽,出得門來,走在堅硬的庭面路上,一點兒也不沾泥帶水;這是我酷愛這一帶旱地,而不喜歡外邊水田田莊的理由。         終於雷聲愈來愈遠,電光只在遙遙的天邊橫掃。太陽又出來了,一片清新的空氣、鮮潔的色彩,彷彿聽見了貝多芬田園交響曲第四樂章牧羊人之歌。 1.課文分析資料: 字距範圍 總字數 (C)

[國文教學]畫的哀傷

2020/12/31最後一堂課-畫的哀傷 週二第一堂課,讓學生分段自行閱讀,圈出生難詞,彼此分享用詞彙策略猜測意義。然後解析岡本、志村、作者(其實這篇是第一人稱,所以岡本就是作者,但學障孩子們通常會認為是三個不同的人,所以得先討論故事中人物)的關係,並引導學生發表想法且用文本意義來佐證。 接著週三我出門開會,同事幫我代課,用6W法分析故事發生的時間,也解析課文中的兩個事件--學生畫展和河邊的寫生,分析主角的行動、衝突、結果。 同事說,學生們很妙,竟然找出這個故事並不是發生在中學時期,其證據是:文章後面有寫,岡本到城裡念中學,而志村輟學。表示這件事(故事主軸)並不是中學時期發生的。 週四,我們接著把第二個事件的行動--衝突討論出來。 學生知道,岡本的“行動”是去買粉彩筆,衝到河邊要畫圖,卻發現志村早就在河邊畫畫了。他原先要畫風景,最後決定要畫志村。 然後我問三個學生:為什麼岡本要去買粉彩筆? 學生很快答出:因為他嫉妒志村,想要開始學粉彩畫。 接著我再問:那麼為什麼他選擇要畫志村呢?他明明可以畫山、畫水、畫天空啊? A生說:因為志村已經在畫風景和水車了,他不想跟志村一樣,這樣子會比不過他。 B生說:因為學生畫展時,志村畫的是哥倫布肖像畫,岡本想要跟志村比,只能畫肖像。 C生說:因為眼前的風景很美,志村的表情很寧靜,他才想畫志村(她舉出課文內描述風景的段落)。 我蠻喜歡這三個答案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推論和看法,彼此又都不衝突。孩子們抓到了岡本想跟志村互別苗頭的微妙情緒,也看到了那個午後河邊的美景。 蠻好的共學經驗。

彰女的住宿生活(一)

最近看到一個節目,在show明星以前的稚氣模樣,找出了蔣偉文當初拍歐蕾「小阿姨」廣告的樣子。花花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我竟然完全沒看過這一個名聞天下的廣告。 細聊,才知道這一個廣告風行的時間,剛好是我的高中時期。 我高一下就住校了,剛開始還是住舊的宿舍,沒多久搬到五層樓的新宿舍,我們算是第一批啟用新宿舍的學生。 住宿生活其實很無趣,但是年紀小小的我們,卻可以在其中找出萬般樂趣來。 五點下課,一直到七點晚自習前,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更衣沐浴,可以看電視,也可以出去逛街。 然後七點一到,大家到各班教室報到,晚自習開始。 九點宿舍集合,教官點名,九點半回到宿舍繼續自習,一直到熄燈時間。 這樣的規律、無干擾的生活,成了當初我考大學的助力。生命中似乎只有「怎麼偷偷在熄燈時間,跑出來多背一點單字,而且不讓教官發現」這樣的困擾。 彰女的宿舍乾淨而清爽,一個寢室住六個人,宿舍內備有一個廁所。當初每天早上我們都要晨檢,寢室內務比照軍中制度,雖然沒要求要折豆腐乾,但是被褥整齊乾淨、桌上不准有私人物品,是最基本的要求。 住宿生活影響我很大,在住宿之前,我也是一個電視兒童。從彰女住宿之後,我其實不太愛看電視,遇到不好看的節目,我不會拼命轉台,而是直接關掉。之後在外地教書四年,有三年時間我是壓根不碰電視,那真的節省了很多時間。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宿舍餐廳開始營業。所以所有的住宿生都要在餐廳解決三餐,以往還可以賴床一下子,開伙之後,每一個人都要準時到餐廳報到—吃早餐。連中餐、晚餐都是。 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抗議什麼的,而且廚工媽媽其實煮的相當好吃。所以我很樂意從教室長途跋涉到地下餐廳,跟其他七個人併桌吃飯。偶爾,廚工媽媽心情好,把前幾天的剩飯炒成蛋炒飯端出來,很多同學搶阿,常常讓我覺得好玩。 離開電視、掌握自己生活的步調;合桌吃飯,照顧同桌的同學,保持良好的餐桌禮儀;和室友和睦相處,培養很深厚的感情。 這些東西,是我那幾年印象深刻,且內化、深植於生命中的教育。 PS:至於鬼故事和趣事什麼的,留待下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