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早,又下起濛濛細雨,彷彿為了我們初訪太子賓館揭開序幕。我暗自祈禱希望這一次不要又像之前兩次明明已經安排好,卻因雨失之交臂。
如很阿沙力地接下導遊工作,卻在出遊前被蜜蜂親了兩下,痛得她哇哇大叫,幾個同事七手八腳地幫忙鎮痛,我和周一起回學校拿銨水救命。
不順利的開始,因為如的堅強,有了順利的接續。
先從水楠洞上金瓜石,走過小魚咖啡,走過十三層遺址,來到黃金瀑布。
由濱海公路上望十三層遺址,恍惚會以為自己看見了中世紀的城堡,前些天我騎過濱海時,目光曾被切切吸引。雖然已經是荒廢的遺跡,廢煙道醜陋地攤放在山頭,滿山因為煉銅污染,與附近山巒不同的樣貌,我們可以想望當年日本工事的堅實,嘆息日本對台灣的剝削,但是他壯麗的樣貌,仍讓我心震顫。
黃金瀑布是個拍照的好景點,卻因為不合作的黑雲,讓我們無法盡興。走上了金九公路著名的回頭彎,上了勸濟堂,下望那彎彎曲曲的道路。濃霧開始罩上山頭,遠處的陰陽海與旁邊的港灣,籠罩在霧氣當中,饒是身旁幾架高檔數位相機,也照不出那宜人景色。
為了追趕黑雲蔓延的速度,我們踏上這趟旅途的目的地—太子賓館。
金瓜石車站彷彿倒退十幾年的街景,遊客不多,一旁遊客中心內有學生在帶活動的聲音,我們在一旁笑望那離我們已遠的歲月時光。
走上太子賓館,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完全是我們想像中日本大戶人家的格局。
日式建築和台灣傳統建築不同,在未訪太子賓館前,我僅知日式建築,屋瓦厚重,屋頂格式為四方形,房屋全棟皆用木板建造,地上鋪設榻榻米。
經過台電的簡介,走馬看花地看過一些不同的東西。
台電接手時,因為榻榻米保存不易,所以除了中間的主房,其餘皆改成原木地板。日本人喜愛原木,因為是皇家所用,所以屋內所有木板皆是木心,每一間房間內都有一個精神支柱,如太子起居房內有一根櫻花木,象徵的即是權位。除此之外,所有的窗櫺全用雕花宣紙糊上,典雅的窗戶和室內設計,讓我直嚷著真想進去睡一個晚上。
一旁任職台電的家長,悄聲跟我們說,下一次讓我們自己約時間,他可以帶我們進去裡面仔細參觀,並且坐著喝茶。這可是只有副總統秀蓮阿姨才有的享受。
太子賓館上頭,有一個黃金神社,當初是供奉日本人信仰的山神,原本有三座鳥居和一座廟宇,後來因為日本戰敗,台灣人為了要洩憤,拆去一些建築,徒落幾根堅實水泥柱,讓我們憑弔當時的風光。
一行人為了神社風光,辛苦地踏上石階,一邊還數落著日本人真是有病,幹嘛把神社建在那麼高的地方?遠處的鳥居在向我們招手,好不容易攀上了鳥居,才發現這只是入口,神社還在更遠的高處。
和我們有著同樣目的地的人不少,山路上大家不畏濃霧,皆是為了朝聖而來。
排放整齊的石柱,恍若古希臘的神殿遺址,我想像不出神社風貌,在涼涼的山嵐吹拂下,任思緒亂轉。
如很阿沙力地接下導遊工作,卻在出遊前被蜜蜂親了兩下,痛得她哇哇大叫,幾個同事七手八腳地幫忙鎮痛,我和周一起回學校拿銨水救命。
不順利的開始,因為如的堅強,有了順利的接續。
先從水楠洞上金瓜石,走過小魚咖啡,走過十三層遺址,來到黃金瀑布。
由濱海公路上望十三層遺址,恍惚會以為自己看見了中世紀的城堡,前些天我騎過濱海時,目光曾被切切吸引。雖然已經是荒廢的遺跡,廢煙道醜陋地攤放在山頭,滿山因為煉銅污染,與附近山巒不同的樣貌,我們可以想望當年日本工事的堅實,嘆息日本對台灣的剝削,但是他壯麗的樣貌,仍讓我心震顫。
黃金瀑布是個拍照的好景點,卻因為不合作的黑雲,讓我們無法盡興。走上了金九公路著名的回頭彎,上了勸濟堂,下望那彎彎曲曲的道路。濃霧開始罩上山頭,遠處的陰陽海與旁邊的港灣,籠罩在霧氣當中,饒是身旁幾架高檔數位相機,也照不出那宜人景色。
為了追趕黑雲蔓延的速度,我們踏上這趟旅途的目的地—太子賓館。
金瓜石車站彷彿倒退十幾年的街景,遊客不多,一旁遊客中心內有學生在帶活動的聲音,我們在一旁笑望那離我們已遠的歲月時光。
走上太子賓館,保存良好的日式建築,完全是我們想像中日本大戶人家的格局。
日式建築和台灣傳統建築不同,在未訪太子賓館前,我僅知日式建築,屋瓦厚重,屋頂格式為四方形,房屋全棟皆用木板建造,地上鋪設榻榻米。
經過台電的簡介,走馬看花地看過一些不同的東西。
台電接手時,因為榻榻米保存不易,所以除了中間的主房,其餘皆改成原木地板。日本人喜愛原木,因為是皇家所用,所以屋內所有木板皆是木心,每一間房間內都有一個精神支柱,如太子起居房內有一根櫻花木,象徵的即是權位。除此之外,所有的窗櫺全用雕花宣紙糊上,典雅的窗戶和室內設計,讓我直嚷著真想進去睡一個晚上。
一旁任職台電的家長,悄聲跟我們說,下一次讓我們自己約時間,他可以帶我們進去裡面仔細參觀,並且坐著喝茶。這可是只有副總統秀蓮阿姨才有的享受。
太子賓館上頭,有一個黃金神社,當初是供奉日本人信仰的山神,原本有三座鳥居和一座廟宇,後來因為日本戰敗,台灣人為了要洩憤,拆去一些建築,徒落幾根堅實水泥柱,讓我們憑弔當時的風光。
一行人為了神社風光,辛苦地踏上石階,一邊還數落著日本人真是有病,幹嘛把神社建在那麼高的地方?遠處的鳥居在向我們招手,好不容易攀上了鳥居,才發現這只是入口,神社還在更遠的高處。
和我們有著同樣目的地的人不少,山路上大家不畏濃霧,皆是為了朝聖而來。
排放整齊的石柱,恍若古希臘的神殿遺址,我想像不出神社風貌,在涼涼的山嵐吹拂下,任思緒亂轉。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