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對班上的語文教學越教越有些趣味,因此想把它記錄下來,往後可以回憶,也和大家交流一下。
原本我不是很喜歡上生字和生詞,上學期末,甚至有一些課程的生字,因為趕課的關係,我是讓孩子查完字典後,直接跳課文結構。
這學期上起生字來蠻有趣味的。
我上生字,黑板上必定有字卡,學生卻比我忙多了,他們桌上需要有:生字詞語簿、字典、生字作業簿。
併班初期,忠班的學生不習慣,因此桌上都沒有字典,一個月左右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忠班孩子也都帶了字典來。
新課開始,我會帶著孩子朗讀課文,朗讀完,才讓他們進入生字。
我會先讓孩子書空一次生字,然後讓他們在詞語簿上描寫一個字,接著若是生字較難,我會寫幾個錯字讓他們辨識,最後就是生字造詞。
班上生字造詞是很熱鬧的,因為有舉手的人,幾乎都可以發言,去年還需要用個人加分的方式,讓他們踴躍發言,今年卻不需要。學生幾乎在習寫完生字之後,就很快地翻找字典準備造詞了。而且好玩的是,大家搶的都是「成語」,幾乎都先把該生字的成語造光,才會有兩個字的詞語出現。
去年剛帶他們的時候,兩班老師同時做過查字典比賽、十幾張的成語學習單練習,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很強調成語的記誦。
但是因為每一堂課的生字,當堂查成語的練習,這樣子實施生字教學之下,孩子認識的成語還頗多的。孩子造出成語出來之後,我會將成語寫在黑板上,然後逐一講解成語的起源、故事,最後讓孩子挑一到三個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在生字作業簿上。
像上學期孩子學「腸—肝腸寸斷」,我就將四川三峽的金絲猴,小猴子被抓,母猴在崖上追趕,最後肝腸寸斷而死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這學期我們剛學到「柔」,孩子造「柔腸寸斷」,當我說起這個故事時,我們班的孩子就在下面補充故事情節,甚至最後小憲舉手說:「老師妳說的那個地方,之前新聞報導說被大水淹掉了。」我便誇獎了小憲一番,並補充三峽水庫的事情。
讓孩子認識成語,有好幾個方法。
一個是講成語故事,另外一個是造句,不過要是老師試過,就會發現要臨時用成語造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通常,簡單一點的成語,我會先示範造句,再讓孩子仿造。
若是臨時想不到造句,我喜歡讓他們舉例。
例如:風韻猶存—是形容一個女人老的時候還是很漂亮,請問小朋友,我們學校有誰風韻猶存阿?
小朋友就會很快樂地回答:校長、陳阿姨、孫阿姨……如果有不識相的小孩舉「老師」,我就會笑瞇瞇兼惡狠狠地回他說:「風韻猶存是指四十歲以後的女人,老師有到四十歲嗎?」
這樣的舉例練習,小朋友可以知道哪些情況是適合用這個成語形容的,哪些情況不適用?比成語造句簡單,也比成語造句好玩。
我後來才發現,有些老師上生字課是沒讓學生翻查字典的。二年級老師比較注意字體結構,讓孩子書空生字的時候,會連「一橫、一撇、一點、一捺……」這樣的筆畫都一起說出來。
我會強調字體的小細節,卻沒像二年級老師這麼講究。
不過讓學生當堂翻查字典一年半了,我發現學生都知道生詞的解釋怎麼查,這個我沒教過,但是學生卻自然而然會了。因為上課的時候,他們翻找到的成語,我也會問他們成語的解釋,所以學生對字典的運用越來越純熟。
恐怖的是,我偶爾會做橫的連結,例如說:和「詳」類似的字有哪些?學生除了找出「祥」、「洋」、「徉」之外,還有「庠」、「佯」……一堆不是他們這年級會學到的字,逼得我只好說Stop!
這些字他們大多也是查字典查來的。
最近的狀況讓我越來越啼笑皆非,也越來越出乎我的想像。
生字我通常會控制在兩節課左右,而生字課通常會超出時間,因為講不完。這時候我就會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不造詞,直接練習寫就好了。」然後學生就會暴動:「老師,律有成語ㄟ,繚也有ㄟ!」一副欲罷不能的樣子。
如果某一個生字只有一兩個成語,大家就是在比速度快,當我點到一個孩子發表一個成語完,其他人就會發出哀嘆聲。
這樣的互動很讓我開心。老師適時的鼓勵更是幕後推波助瀾的一隻黑手,當孩子在生字作業簿上,造了滿滿的成語,我會寫上「好棒喔!」、「真是太厲害了!」之類的話,課堂上若是他們造出超乎他們程度的成語,我也會發出讚嘆,請小朋友給予掌聲鼓勵。
小孩子越來越愛成語,用詞也越來越豐富。
上次戶外教學完,我就親耳聽到兩個孩子的對話:「妳回家之後要做什麼事?」「不知道ㄟ,說不定就倒在床上『昏迷不醒』了吧!」
原本我不是很喜歡上生字和生詞,上學期末,甚至有一些課程的生字,因為趕課的關係,我是讓孩子查完字典後,直接跳課文結構。
這學期上起生字來蠻有趣味的。
我上生字,黑板上必定有字卡,學生卻比我忙多了,他們桌上需要有:生字詞語簿、字典、生字作業簿。
併班初期,忠班的學生不習慣,因此桌上都沒有字典,一個月左右的耳濡目染之下,一些忠班孩子也都帶了字典來。
新課開始,我會帶著孩子朗讀課文,朗讀完,才讓他們進入生字。
我會先讓孩子書空一次生字,然後讓他們在詞語簿上描寫一個字,接著若是生字較難,我會寫幾個錯字讓他們辨識,最後就是生字造詞。
班上生字造詞是很熱鬧的,因為有舉手的人,幾乎都可以發言,去年還需要用個人加分的方式,讓他們踴躍發言,今年卻不需要。學生幾乎在習寫完生字之後,就很快地翻找字典準備造詞了。而且好玩的是,大家搶的都是「成語」,幾乎都先把該生字的成語造光,才會有兩個字的詞語出現。
去年剛帶他們的時候,兩班老師同時做過查字典比賽、十幾張的成語學習單練習,除此之外我並沒有很強調成語的記誦。
但是因為每一堂課的生字,當堂查成語的練習,這樣子實施生字教學之下,孩子認識的成語還頗多的。孩子造出成語出來之後,我會將成語寫在黑板上,然後逐一講解成語的起源、故事,最後讓孩子挑一到三個自己喜歡的成語,抄在生字作業簿上。
像上學期孩子學「腸—肝腸寸斷」,我就將四川三峽的金絲猴,小猴子被抓,母猴在崖上追趕,最後肝腸寸斷而死的故事講給他們聽。
這學期我們剛學到「柔」,孩子造「柔腸寸斷」,當我說起這個故事時,我們班的孩子就在下面補充故事情節,甚至最後小憲舉手說:「老師妳說的那個地方,之前新聞報導說被大水淹掉了。」我便誇獎了小憲一番,並補充三峽水庫的事情。
讓孩子認識成語,有好幾個方法。
一個是講成語故事,另外一個是造句,不過要是老師試過,就會發現要臨時用成語造句,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
通常,簡單一點的成語,我會先示範造句,再讓孩子仿造。
若是臨時想不到造句,我喜歡讓他們舉例。
例如:風韻猶存—是形容一個女人老的時候還是很漂亮,請問小朋友,我們學校有誰風韻猶存阿?
小朋友就會很快樂地回答:校長、陳阿姨、孫阿姨……如果有不識相的小孩舉「老師」,我就會笑瞇瞇兼惡狠狠地回他說:「風韻猶存是指四十歲以後的女人,老師有到四十歲嗎?」
這樣的舉例練習,小朋友可以知道哪些情況是適合用這個成語形容的,哪些情況不適用?比成語造句簡單,也比成語造句好玩。
我後來才發現,有些老師上生字課是沒讓學生翻查字典的。二年級老師比較注意字體結構,讓孩子書空生字的時候,會連「一橫、一撇、一點、一捺……」這樣的筆畫都一起說出來。
我會強調字體的小細節,卻沒像二年級老師這麼講究。
不過讓學生當堂翻查字典一年半了,我發現學生都知道生詞的解釋怎麼查,這個我沒教過,但是學生卻自然而然會了。因為上課的時候,他們翻找到的成語,我也會問他們成語的解釋,所以學生對字典的運用越來越純熟。
恐怖的是,我偶爾會做橫的連結,例如說:和「詳」類似的字有哪些?學生除了找出「祥」、「洋」、「徉」之外,還有「庠」、「佯」……一堆不是他們這年級會學到的字,逼得我只好說Stop!
這些字他們大多也是查字典查來的。
最近的狀況讓我越來越啼笑皆非,也越來越出乎我的想像。
生字我通常會控制在兩節課左右,而生字課通常會超出時間,因為講不完。這時候我就會說:「因為時間的關係,我們不造詞,直接練習寫就好了。」然後學生就會暴動:「老師,律有成語ㄟ,繚也有ㄟ!」一副欲罷不能的樣子。
如果某一個生字只有一兩個成語,大家就是在比速度快,當我點到一個孩子發表一個成語完,其他人就會發出哀嘆聲。
這樣的互動很讓我開心。老師適時的鼓勵更是幕後推波助瀾的一隻黑手,當孩子在生字作業簿上,造了滿滿的成語,我會寫上「好棒喔!」、「真是太厲害了!」之類的話,課堂上若是他們造出超乎他們程度的成語,我也會發出讚嘆,請小朋友給予掌聲鼓勵。
小孩子越來越愛成語,用詞也越來越豐富。
上次戶外教學完,我就親耳聽到兩個孩子的對話:「妳回家之後要做什麼事?」「不知道ㄟ,說不定就倒在床上『昏迷不醒』了吧!」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