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閱讀記錄]我的天才夢--侯文詠

很久沒看侯文詠的散文了。



印象中,閱讀他的散文最後一本,應該是「親愛的老婆2」。

那時候我已經對他頗為失望了。



重複不斷的幽默,剛開始還有一點驚喜,持續不斷刺激之後,像是重複買了同一場馬戲團票,看了好幾次相似的表演一樣,讓我疲乏且虛弱。

反而他的小說,讓我有些期待。



妹妹推崇的「白色巨塔」,很不錯看,卻帶有太多人生的晦澀。



或許是我太過天真,總是覺得這樣爾虞我詐的人生戲碼畢竟只是一角,人生應該還有更多美善,就算人生苦多於樂,我為何要在閱讀之中,多增些苦,而非多加點樂?



也因此,近年我閱讀李家同教授的文章,多過於侯文詠。



侯文詠在網路上備受推崇的小說—「危險心靈」,我雖然想看,卻沒有迫切到非看不可的地步。





我現今最崇拜的有三個人,一個是李家同教授,一個是子敏,最後一個是楊茂秀教授。



子敏是我從小崇拜的偶像,他的散文陪我度過了一段很長的學生時期,他對提升學生的國語文程度不遺餘力,更是讓我在投入教育工作之後,深深敬佩不已。一位七十幾歲的長者,仍有這樣的活力和動力,我實在不敢想像七十幾歲的我,會在做些什麼事?



而楊茂秀則是在我讀完一本「我們教室有鬼」之後,對他的教育哲學開始心儀、對他推對兒童哲學的奮鬥萬分佩服。



李家同教授是最讓我欽佩的一個,他對教育問題的關注,對學生的關注,對人的信心與愛心,影響我很深。



我始終有一個想法:這世界已經夠不完美了,我們需要的是宣傳那些很美好的事情,然後提醒我們身邊的人,小心那些醜惡的事情。



現今媒體太過強調那些醜惡的事情,某一些事情關於社會公義,是必須揭發的;而大多數的煽情新聞,則是在滿足人的偷窺慾,傷害了當事人,卻一點益處都沒有。為什麼,我們的新聞不可以多些感動,少些煽動?



國外這些工作,都是演藝工作者在做。



我妹妹曾經看著日劇「美女與野獸」,又笑又諷刺地跟我說,這些橋段在日本絕對不可能發生。她本身處在日系公司,公司體系十分重視倫理,根本不可能像戲裡面那樣,讓男女主角為了堅持自己新聞從業人員的理念,揭發一些關於公司高層、關於政黨政治的醜聞。



我卻覺得戲劇是呈現一個國家理念的雛形。就像美國的英雄主義表現在他無數的災難片,日本的英雄主義表現在無數的小人物日劇(HERO、大搜查線、美女與野獸…….)裡,那是一種意識型態的灌輸和宣揚。



遇到911災難,並沒有任何美國英雄阻止災難;遇到很多人生困境,我相信絕大多數的日本人也寧可忍一時風平浪靜,不願拂逆長官。妙就妙在這樣的意識型態灌輸,很像我們平時進行的道德教育工作,當老師聲嘶力竭地教育「拾金不昧」、「不闖紅燈」、「受人點滴、泉湧以報」……,我們知道這是真理,卻很懷疑學生面對事情是否真的會如此做?



若我們曾經教育過的一百個人,有一個人能在撿到十萬塊時,誠實地交到警察局,我們就該覺得那十萬個小時的口沫橫飛沒有白費。就算沒有,我們還是應該繼續教育下去,為了未來永遠的可能性而奮鬥。



如果我們的電視劇,已經充斥著台灣霹靂火、還珠格格這種沒有思想的劇碼,我們的社會環境讓這樣的劇情大行其道,我實在為我們的下一代擔憂。我寧可關掉電視,砸掉螢幕,也不願讓孩子接受這樣粗鄙的東西。





再看侯文詠,我對他的心路歷程,有某一部份的感同身受,也有某一部份的佩服和領悟。



看了他的求學歷程,我覺得他就像我的一個朋友一樣,因為靈活的頭腦、快速的成功、旺盛的精力,外表顯得異常光鮮亮麗,而背後隱藏了太多不為人知的反思和矛盾。



我佩服他能在這樣的忙碌之下,有餘力做出這麼高程度的省思,這使得我對他刮目相看。





我的天才夢,這是一本讓我覺得他的書名取得不合實際,卻很值得深思的書。



留下一段我頗有同感的書中段落:「…….原來我試圖想表達的,與其說是外在的故事,還不如說是內在的改變。而那些真正的改變,其實是不可能有什麼精彩情節的。每個人都得去尋找自己的故事,為自己發現不同的鑰匙。」

留言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文教學】國二上-田園之秋選/詞彙

田園之秋選  作者:陳冠學 【課文】    九月七日         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下午大雨滂沱,霹靂環起,若非蕃薯田在家屋邊,近在咫尺,真要走避不及。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蕃薯蒂趕快摘完,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這種情況,在荒野中遇到幾回。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不由膽破魂奪。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向今天這種大西北雨的序幕前奏,可名為惡魔與妖巫之出世。正當人們籠罩在這樣恐怖的景象中,膽已破魂已奪之際,接著便是閃電纏身,霹靂壓頂,在荒野中的人,此時沒有一個不是被震懾得氣脫萎頓,匍匐不能起的。好在再接著便是大雨滂沱,再看不見滿天張牙舞爪的黑怪,而閃電與霹靂仍肆虐不已,卻多少為雨勢所遮掩,於是匍匐在地的失魂者,便在雨水的不斷澆淋下,漸漸地蘇醒,而閃光與雷聲也愈來愈遠,轉眼雨過天青,太陽又探出了雲端,樹葉上、草上閃爍著無邊亮晶晶的水珠,一場大西北雨便這樣過去了。你說這是戲劇不是戲劇?         因為是在家屋附近,又為了趕工,直待到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我才逃進屋裡。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人是英雄。此時它是無敵的大主宰,任何人都不能不懾服。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那個敢把手舉得最高,頭伸得最長,定立時被劈殺。         一場為時一小時的大西北雨,到底下了幾公釐的水,雖然沒做過實驗,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是整個倒下來的。每一雨粒,大概最小還有姆指大,像這樣大的雨粒,竹葉笠是要被打穿的,沒有蓑衣遮蔽,一定被打得遍體發紅。但是本地原是山洪沖積成的沙石層,滲水極快,無論多大多長久的雨,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登時又見灰白色的石灰地質,乾...

我的母校--彰化女中

    新年的時候,跟朋友聚會。D和K照例聊到一些麻辣的話題,由於內容屬於晚上十一點之後才能播出的尺度,在場D的朋友越聽越坐立不安,我連忙喊著要畫出限制級的座位區來。整個是一個好笑!     不過這幾年和朋友聊到這些關於「女人」的話題,我才深深發覺,我的高中教育給我多徹底的影響。     這樣說,似乎有點詭異,且聽我緩緩道來。     我讀的是女校,當時進入彰化女中,這所以升學為主的高中,本以為會像國中一樣,就是唸書、唸書、唸書,不過這卻是我腦海中唯一教學正常化的升學學校。高一、高二所有課程都正常教學,沒有什麼借不借課的問題,國中還有考不到幾分就打幾下的事情,在彰女裡,每學期安排的週考如果考不好,老師只有發表一下感言,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考得不好是我自己的事情,唸書必須自我要求。     除此之外,最讓我激賞的,是藝能科目:軍訓護理、音樂、美術、和家政課。影響我很深的,應該就是軍訓和護理課吧!我不知道其他人高中的軍訓護理怎麼上的?不過我真的很愛當時的軍訓和護理課。     當初社會上出版了一本預言式的書籍:1995閏八月,內容是講到每逢閏八月的年度會發生許多歷史大事,於是作者預言該年大陸會攻打台灣,並將台灣收歸。加上當時大陸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鬧得台灣人心惶惶,一度還囤積米糧,預備戰爭。     我們軍訓教官整理了兩岸的軍備,並且精闢地講解兩岸的軍事重點是什麼?教官還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中共絕對不會武力犯台,因為他們要的是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一旦引起戰爭,台灣的經濟必然衰敗,就算取得了台灣,對於大陸而言,一點用也沒有……云云。     這一堂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護理課呢,則是每年都讓我學習良多。每年護理老師都會外聘專任的老師,到校來教我們一些有關女性護理的問題。     高一是內衣和女性護理,高二是衛生棉、衛生棉條的使用和衛生保健,高三則是化妝品的使用。在那之前,幾乎沒有老師會跟我們聊到這方面的話題,也或許當時的民風就是如此,這些話題是禁忌。     除了這些課之外,也許是女校的關係,所有的老師上課上到累了,總會開始跟我們哈拉。哈拉的話題從文學到國家大事、從做人處事到以後嫁人選老公的要點、從預防性騷擾到懷孕的恐怖情形,老師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回到最先的話題,為啥我會有這種感觸呢?     當天我們聊到女性陰道事實上只有前面三公分有感覺,後面完...

彰女的住宿生活(一)

最近看到一個節目,在show明星以前的稚氣模樣,找出了蔣偉文當初拍歐蕾「小阿姨」廣告的樣子。花花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我竟然完全沒看過這一個名聞天下的廣告。 細聊,才知道這一個廣告風行的時間,剛好是我的高中時期。 我高一下就住校了,剛開始還是住舊的宿舍,沒多久搬到五層樓的新宿舍,我們算是第一批啟用新宿舍的學生。 住宿生活其實很無趣,但是年紀小小的我們,卻可以在其中找出萬般樂趣來。 五點下課,一直到七點晚自習前,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更衣沐浴,可以看電視,也可以出去逛街。 然後七點一到,大家到各班教室報到,晚自習開始。 九點宿舍集合,教官點名,九點半回到宿舍繼續自習,一直到熄燈時間。 這樣的規律、無干擾的生活,成了當初我考大學的助力。生命中似乎只有「怎麼偷偷在熄燈時間,跑出來多背一點單字,而且不讓教官發現」這樣的困擾。 彰女的宿舍乾淨而清爽,一個寢室住六個人,宿舍內備有一個廁所。當初每天早上我們都要晨檢,寢室內務比照軍中制度,雖然沒要求要折豆腐乾,但是被褥整齊乾淨、桌上不准有私人物品,是最基本的要求。 住宿生活影響我很大,在住宿之前,我也是一個電視兒童。從彰女住宿之後,我其實不太愛看電視,遇到不好看的節目,我不會拼命轉台,而是直接關掉。之後在外地教書四年,有三年時間我是壓根不碰電視,那真的節省了很多時間。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宿舍餐廳開始營業。所以所有的住宿生都要在餐廳解決三餐,以往還可以賴床一下子,開伙之後,每一個人都要準時到餐廳報到—吃早餐。連中餐、晚餐都是。 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抗議什麼的,而且廚工媽媽其實煮的相當好吃。所以我很樂意從教室長途跋涉到地下餐廳,跟其他七個人併桌吃飯。偶爾,廚工媽媽心情好,把前幾天的剩飯炒成蛋炒飯端出來,很多同學搶阿,常常讓我覺得好玩。 離開電視、掌握自己生活的步調;合桌吃飯,照顧同桌的同學,保持良好的餐桌禮儀;和室友和睦相處,培養很深厚的感情。 這些東西,是我那幾年印象深刻,且內化、深植於生命中的教育。 PS:至於鬼故事和趣事什麼的,留待下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