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已經忘記衝突怎麼發生的?是因為團體領導者要我硬湊進某個小組內,還是要我做什麼我並不想做的小事?衝突原因小到我完全忘記,只記得當時那環境中不舒服的感覺,全部的人都沒有在看我、沒有在討論我,但是環境中沈默的氛圍讓我不自在。即使我盡力讓自己自在,卻還是明白自己很醒目,因為唱反調所以鶴立雞群。
那是一個校外的團體諮商課程,剛好是我大四畢業前看到的活動,報名當下是想要去多學一些團體輔導的課程,為期三次還四次。第一次團體輔導就出現我和領導者的衝突,領導者應該也沒有經驗,竟然沒有自己來找我談,而是請學妹來好言相勸,婉言要我配合。就在那個當下,我決定幫自己上一堂「唱反調」的課,我並不是想要特別的關注,僅是覺得這是一個「諮商輔導課程」,考驗團體領導者的反應,也是一件蠻好玩的事情,後來這一次的經驗也讓我學到蠻多東西,尤其是「尊重」。
要在一個團體裡堅持自己的想法,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尤其在現在台灣的社會氛圍中,對團體的活動有意見是很引人注目的事情,如果你在意的問題點完全是「我的奇蒙子」,那就會有一堆人來逼你點頭,要你轉彎。從小到大的教育都在教我們曲意服從,好一點的老師會教我們妥協講道理,但沒有老師教我們如何唱反調堅持己見。
最近這幾年慢慢在想如何在我們的教育中,放進個別化的成分,就不免想到自身經驗。太過尊重孩子的想法,會養成過於自我中心,不能同理他人的孩子;太過要求孩子的服從,也會造成孩子失去探究的好奇心和創造力。尤其是教導孩子社會化的歷程中,我總是會想著:「要他做自己,會不會哪天不知道拐彎而被欺壓?」
但接連看到最近幾則新聞,從洪仲丘到大埔爭議,看到那些留言討論的網友在網路上各持己見的爭議。我突然回憶起那年身處那個小團體中所受到的無形壓力,也才明白該教導的不是孩子的避過服從,而是堅持己見的勇氣和容忍異見的氣度。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