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17的文章

本位

今天中午,陪小孩背書。 「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漣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遠益清,亭亭淨植,可遠觀而不可褻玩焉。」 僅僅是這樣的段落,小孩從默背、到默寫、到默寫全對,足足花了三天以上的中午午休。 每一個對他都是關卡,默背通順了,不一定寫得出來,一個字一個字的記字形,才能默背到全對。 但他還要應付的不只如此,國文老師要求的是整段,就是從水陸草木之花開始。 國文老師篤信棍棒之下出孝子,所以這個小孩一直都是老師口中的不受教名單。 「他就死不背書.....」 我只能笑著面對國文老師的指控。 小孩在中午背書時,是笑著的。 三個孩子在我這邊,邊背邊閒聊。 「老師,我們班很多人被打,背不好就被打。尤其是OOO,他被老師打得最大力。」 「70幾分的被用書輕輕敲頭,30幾分的才用棍子打。我還曾經考過10幾分。」 「哪有,是80幾分的被敲頭,70分以下就用棍子打。」 「所以,你這麼努力背,應該可以不要被打吧?」同事問。 孩子搖搖頭,一貫沒什麼自信。 「我每天背一點、背一點,希望這一次可以被打小力一點。我想知道被打小力一點的感覺是什麼。」 孩子是笑著說的,但我覺得有點心酸。 我只想說:這世界上真的有怎麼背、怎麼忘的孩子。 而這世界,回應我的是:教育界永遠不會缺乏的是,本位主義很重的老師。

加入思考活動

上禮拜上了侯惠澤教授的微翻轉卡簡單,很喜歡其中加入卡片的思考活動。以前總是讓學生分組討論(2人一組),但學生們很容易沒有想法,或者乾脆零互動,被其中一個人主導發言。所以,這一次在上 語文精進教材 模組四—特徵說明文的時候,我就加入卡片活動。 上到特徵說明文的段落,講解了說明文架構--主題、說明(分為定義和特色)、結語,並解說什麼是定義,什麼是特色。接著公布題目,發下卡片,小組不討論,學生自己寫出定義和特色(1分鐘),然後再小組討論。 我自己覺得活動節奏沒掌控好,因為前面花了太多時間,所以到了這個主活動的時候,已經只剩下10分鐘不到。學障孩子又不是只給他們1分鐘就能順利產出的,所以我偷偷放水給了2分鐘,還走到卡住的二人小組那邊,給了不少提示和鼓勵。 後來下課後,我看到孩子的作品時,我覺得他們寫電風扇的定義,表現得還不錯。但我應該把重心放在小組討論,讓他們交換卡片後,彙整成小組答案。卻太心焦,把重點放到下一個石器時代去,沒讓他們好好把電風扇這個主題做完。太可惜了!(順道一提,用卡片操作活動,我覺得真的蠻不錯的,即使學障生寫得慢,但事後可以檢視每個學生當下的想法,而非一直灌輸老師的想法給學生。) 然後,我也想到,之後在上下一課的詞彙時,可以用卡片給學生一些活動變化,重點要放在「引導學生思考、思考、再思考」。 加油!

【資優教育】免修、縮修和跳級

連假之前,到特教資源中心研習了資賦優異的主題「免修、縮修和跳級」。 一直以來,以為這些服務都還停留在法令階段,豈不知資賦優異組的承辦老師,已經研擬一整套蠻有系統的方法,讓資優學生可以依法申請這些服務。 雖然承辦資優業務,真的有很多細碎繁瑣的事情(那個IGP真的讓我很想殺人),但也讓我這個井底之蛙學到不少。 我總是相信,老天爺會給我的考驗,總是我能夠承受起的。也還好我的貴人運蠻強的,資優小屁孩雖然真的很屁(嘴巴很壞),但他的家長很不錯。爸爸發現自己的孩子在英文課上看中文小說,想的不是自己的孩子很優秀,也不是老師不盡責,而是來跟導師溝通,希望孩子至少在課堂上有學習目標,不要擁有特權。 後來教務處真的把孩子找去測模擬考題,發現孩子程度真的很好,也才發現這個孩子在班上有特殊需求:在原班課堂上,替他設定高目標的需求。 免修、縮修和跳級,其實就是給資優生的需求服務,不再用齊一的標準去要求每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學生。 特殊教育法的規定,讓特殊生服務的彈性越來越大,這一點我真的很敬佩修訂這些法令、申請辦法的老師們。沒有他們訂立這些前瞻法規,我們即使再辛苦拓荒,耕作多年仍是荒地,長不出任何東西來。 ***               *** 即使肯定免修、縮修和跳級這些服務,我覺得資優小屁孩應該不會申請,他爸也不會讓他申請。 我也不認為有這些服務,資優生就一定得申請。 申請了免修、縮修,就等於這些時間要出來自主學習,少了學習跟他人合作的機會。跳級,孩子需要應付的是不熟悉的環境和朋友,資優生的敏感特質更容易受波動。 更何況,我相信未來的世界不是「智力」取勝,而是「能力和素養」決定一切。這個學生如果沒有非常迫切的課題需要自主學習,我還是會建議學生在班上,由老師設定高目標給他。 今年,我的個案量比較少,比較有一點點力氣可以放在資優生身上,但我也在思考,要放多少的心力才對? 資優教育在特殊教育裡是弱勢沒錯,但它的光環太亮,我不用出手,就有很多人想關心。要給多少心力,才不會有讓孩子抗拒而產生反作用力?這都是我得學習的課題。

開學雜事

<>之一<> 新婚的同事請了婚假14天,感謝萬能的批踢踢教師版,我竟然貼文一週並完全絕望後,接到一個退休特教老師來電,說她有意願來短代。 有經驗的老師應該知道偏鄉的特教代課有多、難、找! 即使退休老師一週只能代12節,我都覺得是祖上積德,平時管小孩很嚴,所以有積蠻多陰德的,老天待我不薄。 <>之二<> 校內唯一一名語資生,七下鑑定出來,我手上因為有九個身障個案,所以晾他晾蠻久的。一方面也是完全沒授課,即使知道他有點傲慢,態度需要刁,公主導師也不太OK,但我還是晾著他。 上週五家長日,本來想跟家長談這小孩的態度問題(小孩嘴巴很壞,會貶抑班上其他孩子),忐忑半天,還連續兩天沒睡好,一直思考著怎麼談、怎麼拿捏尺度比較好? 一談,家長很OK。 也順道從家長口中知道,這小孩在班上英文課(公主導師)是「自主學習」,把課本寫完以後,就拿中文小說來看。 家長來學校就是跟導師溝通這件事,希望即使要讓孩子看書,也請看英文小說。 後來,我跟家長說,也許我們可以幫這個孩子申請單科加速、縮修。 跟同事討論,同事覺得,這孩子需要培養情意能力,跟其他人合作的能力,並非一定要免修。(完全贊同) 未來的世界裡,他必定得跟人合作,不能自恃資優而忽略了培養這個能力。 也許之後我跟他的晤談,可以往「如何培養合作能力」談起。 <>之三<> 八年級疑似生,非常乖、非常認真的孩子,上了兩個多禮拜的課,我觀察到他很顯著的記憶很慢。不是學不起來,而是速度非常非常慢(我懷疑他有知動問題,但OT評估過,覺得不是知動學障),要他一模一樣的背註釋,非常困難。 今天午休,小孩自請來資源班背書,跟我閒聊,說上週因為沒通過國文老師的標準,所以被打了一下。 家長跟導師反應了,導師跟國文老師反應了,提出的方法是:小孩要在課本上反覆書寫,顯示他有認真想背,國文老師看到就會通融。 但我看了還是很不忍心。 這小孩連寫字都很慢,看著他反覆寫了6-7遍,而且還可能背不起來,就會覺得「幹嘛這麼折騰孩子」? 我在資源班六個解釋,還要通融讓他分兩段,三個三個背。原班的範圍這麼大,國文老師的標準這麼硬,特教老師只能嘆息。 而我更嘆息的,或許是:我對工作的要求是「盡力而為」,但我的「盡力」跟別人的「盡力」好像也有蠻大的差異。 所以是不是,我也要思索「怎麼培養跟普通班導師合作的能力」

[研習記錄] 摺紙-數學

雖然還是挺手殘的,但是不得不說,摺紙活動真的比原先預期的紓壓。尤其是正八面體和正十四面體,超可愛的。 講師:新北市林口國中李政憲老師(上午場)、賴禎祥老師(下午場) 李政憲老師隨手都能把摺紙變成數學題目,或是用尺規作圖的原理融入摺紙中,真的很令人佩服。 賴禎祥老師一直要我們不要上傳,免得以後都沒有人要去研習了,真是一個可愛的退休老師。 OS:摺紙跟尺規作圖有關,厲害了吧!

自省

1.  不喜歡找理由,也因此自己這一關過不去。期末的模組三發表,自己實在有夠混。想狠狠罵自己一頓。警訊,慎之。 2.我討厭校務評鑑,和一堆哩哩扣扣的所有。 3.沒有人可以討論教學,讓我覺得有點恐怖。這種巨大的恐怖一點一滴侵蝕我。 4.這個學校最不缺的就是八卦,難怪我們都不用看八卦雜誌。 5.我熱愛工作。#才怪

[讀書筆記]不乖

遲行許久卻讀得極快,這本書放在家裡起碼六年,卻在一周內即將看完。 很多面向思考的一本書,值得一看再看。 然而我想記錄下來的,卻是「內省」這件事。 我憤怒很久了,不管是對制度的憤怒、對不適任老師的憤怒、對自私的憤怒…逐次累積,逐層累積,累積成一個不斷抱怨同樣主題的自己。 看到最後一個章節,我深切思考著:我為何這麼憤怒?為何老是對同樣的人憤怒?卻對其他的人寬容? 愚鈍如我,僅能思考到「公平」吧。 我痛恨不公平。 初時,我尚能安慰自己說:世事沒有件件項項都是公平的,如若妳能多承擔一些又有何不可?多做多得,那些經驗畢竟不會偷渡到他人身上去,終究也是他人奪不去的,就多做一些何妨? 所以,我到何時才感覺到不甘與憤怒呢? 我細細思索。 多半是,當她暗示性的要我多做,隱晦的說她不願多承擔,非為行政,她終可自由。卻忘了身為一個老師應當負起的責任。 也因此,我開始斤斤計較,開始公私分明,開始變成一個自己都心虛的自己。 何必把情緒的鑰匙交託給他人呢? 怎麼才能掙脫這個討人厭的迴圈呢? 這是我第一個反思的問題。

【國文教學】國三下-禮記選/不食嗟來食

我上外加課的文意分析,不太會遇到小孩不太想聽的狀況,禮記選倒是第一次。國三下學期的課文對目前這群孩子來說,會覺得文本容易理解,但其中需要的分析能力,孩子們還是需要練習。容易因為文本好像比較簡單,而輕忽了其中的關鍵,造成閱讀理解錯誤。 上一節講解文意,學生懶懶散散,看起來應該是在原班聽過了,也聽懂了。 既然如此,今天早修就上比較分析,讓國三的小孩自己列項目比較分析黔敖和餓者。 以往,都是我抓比較的項目給孩子,這一次,我要求他們先用魚骨圖(對比概念)先列出黔敖和餓者的比較項目。我舉例「財產」,黔敖有財產,餓者沒有,為什麼?從哪裡可以看出來?孩子回答以後,再請他們自行比較,並記得老師最後會問你:「證據在哪裡?請從文本內找出來」。 學生寫的項目:口氣、前後態度 學生寫的項目:錢、服裝、禮貌、固執 學生寫的項目:錢、衣物、食 1. 學生提出來的項目,有部分是財產的相關詞,例如:衣物、食物。另外一類學生會提出來的,跟文意分析相關,例如:口氣、態度、固執。 2. 詢問黔敖的口氣如何?從文本找證據出來。還是有學生理解錯誤,認為黔敖的口氣很好,或是態度很好。請孩子從文本中找證據支持他的想法,他才會發現自己找不到。最後另外一個孩子找到「嗟!來食。」這句,並解釋了為何這句話代表黔敖的口氣很差。 我覺得用這種方法比不斷的講述還好,容易發現學生誤解文意的問題點,或者是孩子為何會理解錯誤。 舉例來說,孩子對於「揚其目而視之」都能夠將「揚」解釋成抬起頭,但說不出為何抬起頭就能夠代表餓者的態度不好。我反覆示範了幾次不同的抬頭動作,讓他們去思考,「揚其目而視之」這個文本證據是否能夠證明餓者的態度很差? 最後我們討論出來,證明餓者態度不好的原因,是他除了抬起頭看黔敖以外,還說了一句「予唯不食嗟來之食,以至於斯。」這樣兩句話才能證明餓者對黔敖的食物很不屑。 3. 讓孩子從文本中去解釋人物的想法,這也是我希望訓練學生擁有的能力。例如我們在討論兩人前後的態度,孩子們會認為餓者沒有態度。於是我就問了,餓者一出現有沒有做什麼動作呢?那些動作帶出來的情緒,就是一種態度。 於是再經過反覆的討論之後,學生決定「蒙袂輯屨」這個動作,給人的感覺是餓者非常虛弱;「揚其目而視之」則是不屑的態度。 4. 從分析表的脈絡中,反問學生:為何我們會覺得餓者很固執?而不會覺得黔敖很固執

往前走

原本是很不想承辦資優教育的。 多數的學校都是由輔導主任承辦資優教育,而非特教組長處理。因為資優教育有太多需要跟各領域專長的學科老師合作的經驗,需要更具手腕的操作模式。 或許這就是一個磨練吧! 身邊的學長、學姐們不是剛擔任主任職務,就是已經擔任主任職務多年,從南到北各縣市都有。前陣子在曉黎的臉書也看到已經擔任校長的學姐。 有的學長姐也已經在各領域發光發熱,不管是擔任講師、上電視接受採訪、或是承辦大型計畫,每每在研習的場合看到學長姐們,或是在臉書上看到學長姐們分享教學成果,總是有一種自己起步太晚的焦慮感。 今天聽完了資優增能研習,回頭想一想。就回歸到自己的身上,消弭那些焦慮。就作自己能力所及,可以幫助學生的事情。 為「每一個有特殊需求的學生」貢獻所長,盡力而為。 還記得多年前,毓儒老師跟我說的「老師是一個影響力最深遠的幸福工作,一年影響30個學生好了,到你退休之前,想想看妳可以影響多少人?有什麼行業比老師更幸福呢?」 # 謝謝那些曾經關心啟發我的前輩 # 努力往前走吧

[自學]國中學習資源網

剛剛搜尋到教育部的網站。 註冊以後登入,可以自行做題目,完全不用買講義或自修(因為答錯也有詳解可以問)。 可以提供給國三學生複習。 唯一的缺點,應該是老師無法查看學生的學習進度。如果能夠像均一平台一樣,讓老師可以看學生的練習狀況,應該會實用很多。 教育部 國民中學-學習資源網

閱讀書架

1.   有效閱讀: 閱讀理解, 如何學?     作者:鄭圓鈴教授 2.  有效提問-陪孩子一起探索自我、閱讀好故事、設計好問題     作者:陳欣希、許育健、林意雪 簡短心得 :這一本書有點像之前買的繪本學習單,針對23本書,設計了完整的教學和問答。我相信好好鑽研,應該可以對「問一個好問題」理解更多。但因為書中挑選的文本目前還沒有引起我的興趣,所以暫時翻過而已。 3.  做孩子的重要他人     作者:蘇文鈺教授 簡短心得 :相當好看的一本書。蘇文鈺教授的溫文敦厚從文字間傳遞出來,胸懷台灣教育的俠者心腸十分令人景仰,代筆者也寫得非常好。 教育者,或者是對偏鄉有興趣的人,都應該找來看的一本書。書中對教育的想法,跟我的想法相符,但說得比我腦袋裡曖昧不清還未想清楚的雛形要更好得多,讀此書獲益良多。 4.  交心:啟動孩子的內在動機     作者:蘇明進老師

對學障生考試評量調整的一些想法—關於報讀

  這幾年對於學障生的考試評量,實務工作越來越多元後,對考試評量調整有一些淺見。     剛開始接觸考試評量調整這件事情時,總覺得學障生有識字錯誤、跳行跳字問題,那麼給孩子報讀服務減少閱讀錯誤率,似乎是很理所當然的一件事。     一開始碰壁,是一個國二的女孩,眼球動作弱、視知覺能力也明顯較弱 ( 職能治療師協助評估的結果 ) ,有跳行跳字、部件錯認、中文詞界線弱的問題,魏氏全量表 95 ,內在有顯著差異。當初判了報讀給她,實際在執行時,孩子也很認真的聽了報讀,對成績的提升非常有限,反覆和孩子討論和嘗試後,最後才由學生本人、導師、特教老師共同決定不要申請報讀。     接著是一個國中三年都有接受報讀服務的男孩。聽知覺能力弱(職能治療師協助評估的結果),在班上上課時,時常處於後知後覺的狀況(狀況:老師叫你翻到第幾頁,到底有沒有在聽?)國二測朗讀流暢度時,每分鐘的正確字數在 90 字到 130 字左右(小二學生可以達到每分鐘 220 字),識字的狀況也不好,連常見字也都需要問老師該怎麼念。    孩子國二的時候,校內開始實施語音報讀。習慣人工報讀的孩子,一開始完全跟不上語音報讀的語速,因此感到挫折。於是特教老師鼓勵孩子可以重聽,也答應孩子報讀的速度調慢一格(註:製作報讀卷時,可以用程式調慢語速)。     實施一學年後,孩子漸漸適應了報讀的語速,要求不要報讀,因為語速太慢了,要聽完很煩。於是特教老師製作報讀卷,又從從慢一格調成快二格。接著國三下要申請國中會考服務時,孩子又吵著想要不申請報讀,原因是「我可以自己念,慢慢讀就好。我想在原班考試。」     特教老師、導師與孩子談了又談,分析孩子本身的能力與需求給他聽,因為孩子本身的閱讀能力和技巧提升了,建議孩子可以用報讀來減輕自己閱讀的辛苦,他的強項是語感和推理能力,缺點是衝動決定,只要能靜下心來思考,成績一定能大幅提昇。     報讀是減輕孩子閱讀困難的方法,也能藉此訓練孩子高階的思考能力。但不管是有聲書或是報讀服務,我覺得它都只是一個替代手段,學障學生即使有跳行跳字、錯認、閱讀困難的問題,在教育過程中,孩子還是想要「學會閱讀流暢」。我的經驗是,當特教老師讓孩子明顯感覺到「 我的閱讀能力有進步 」,孩子的眼睛是發亮的。     我另外一個班,有個國二的男孩,有識字困難和書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