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使用了不喜歡的平台,我覺得調性相同的朋友,想法就會有點相似。
我不喜歡臉書,因為它的隱私性太低了,不管什麼雞毛蒜皮的消息都公佈,表面上你好像很關心一個人,事實上那是一種奇妙的假象。
從發布者的角度來看,那是「我願意分享的消息」,有些人不設防,什麼都說,有些人則否。不管發布者寫了什麼消息,關注者都很容易有一種錯覺—我有在關心他。這種關心,說沒負擔還挺沒負擔的,反正只要看一下,輕輕按一下讚,有時候甚至沒看完就按了。
妙就妙在,你很難控制螢幕前那個人想法。
不管是哪一種社群平台,噗浪、推特、臉書,就是有些人會以為我知道你的生活瑣事,所以我們是「很好的朋友」。
但是那些消息,不過只是發布者一部分的生活,選擇性的上傳。有些人報喜不報憂,有些人報憂不報喜;有些人喜憂都說,卻少了深刻的內心世界……不管哪一種,我們都不應該妄自尊大的以為文字就是一切,文字可以完全代表一個人。真正要關心一個人,瞭解一個人,不要只從一個管道關心他。
發布者的心態也很妙。
有時候我會很生氣,這些事情我不是早就寫過、說過,你還做!根本就是來找麻煩的。
後來,我才發現這種心態也是一種妄自尊大。
誰說你寫了,別人就一定要看得到?不管你的臉書朋友多少,噗浪好友粉絲多少,有時候那只是一個假象。說假象有點太嚴重了,有些人只是miss掉,有些人根本不喜歡這個平台,有些人生活忙碌到無法上網……
不管有多少人關注你、回應你,真正關心你的人,其實都屈指可數。
我常常會把這些平台想像成一個宴會,有些回應的人,就是宴會上的賓客,不管他們身上穿得平凡或華麗,都是點頭、微笑、交談、聊天的對象。
如此而已。
真正的生活是宴會過後,脫掉身上的華服,摘下臉上的面具,要打掃、要煮飯、要工作,柴米油鹽醬醋茶的人生。
那天,在臉書上遇到阿訓。
一時興起,開始灌他的留言版。平常我是不會幹這種事的。不過阿訓是我很珍惜的幾個老友之一,鬧他變成了當時一點小樂趣。
發了沒幾則回應,阿訓就敲我訊息了,他說,寫在那邊大家都看得到,乾脆關起來好好聊聊。
我笑了。因為一種莫名的默契。
我也不愛那種被大家觀看的感覺。所以,老友真的就是老友阿!
即使很久沒有好好促膝談天了,對老友還是可以放心的丟掉防備。
朋友這件事情,調性相不相同,還真的是友誼很重要的一個因素呢!
ps:後來我不經意發現,阿訓的臉書好友高達六百多人。我原本只有六十幾人,是前陣子加了網友才會爆增到一百出頭。所以事業做太大,也是很令人頭痛的。:P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