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

    之前講到我想做的事情一直都來不及做。



    其中之一應該就是想來弄閱讀教學相關的東西,特教相關的東西也想來寫。雖然無名的計數器一直都怪怪的,讓我覺得它十分不可靠。但是如果它有參考價值的話,在我的部落格裡,閱讀教學的瀏覽率很高。



    剛好我也喜歡閱讀,尤其是童書閱讀。



    我常常覺得要推閱讀,應該先從書單開始。當老師對童書有更多的瞭解時,閱讀活動才會生動有趣。



 



    至於特教嘛!我總覺得普通教育老師對特殊教育是敬而遠之的,但是其實念特殊教育一年半了,我覺得特教很貼近我們的教學。瞭解特教以後,可以更有效率的掌握學生的狀況。



    我想寫一些有關特教的分享。用一個適合普通老師的角度去寫,寫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想做的,就是我想要去練習拍照。



    我想拍老房子的立面。



    大甲街上有蠻多很美的立面,可惜不是年久失修,就是被廣告招牌遮得亂七八糟,電線杆的電線也蠻礙眼的穿越過去,每每都讓我想著:到底該怎麼拍才好?



 



    今天早上看到米果分享這篇新聞:



《衛生、文化難兩全?》怕了登革熱罰單 拆了民權路老宅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民權路二段一棟近百年私有老宅,閒置荒廢多年,市府祭出登革熱罰單,屋主決定拆除,雖經地方人士搶救,但老宅昨日全拆,連立面都保不住,讓文化界感歎惋惜。



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閒置荒廢私人老屋牽涉城市風貌,應定位在都市更新策略思維,從容積率鼓勵民眾保留立面或作活化利用,環保、文化與都計將全面檢討機制。



民權路是台灣歷史發源最早街道之一,許多知名傳統富商皆在此地發跡,整排狹長的街屋見證了台灣早期經濟發展的歷史,這附近平均家戶收入至今仍高達全台鄰里的第六位,願意保留發跡處的傳統建築大有人在,但選擇放棄也不乏其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據了解,屋主長年旅居國外經商,由於長期接到登革熱環境污染相關罰單與限期改善公文,不堪其擾,索性決定將房屋拆除,一了百了。



就在老屋對面經營文化旅遊的呂偉正趕緊聯絡里長、文化局及文化界人士設法搶救,好不容易暫留下外觀立面,但昨日屋主仍決定全拆。



由於南市整頓空屋及清除登革熱,許多老屋面臨同樣問題,一棟接一棟消失,老建築紋理愈來愈少,加上不是歷史建築,公部門難介入私有財產處理。



不過,呂偉正認為,老屋是台南古都特有脈絡,因為在其他城市,老屋之所以被拆除多半是為了更大商業改建利益,然而在台南,卻是為了環境衛生,新市政府強調發展觀光,豐富的傳統建築已經成為台南特色招牌,文化資產保存與環境衛生如何取得平衡,市府應主動拿出對策,而非消極面對。



長期關心老屋保存與再利用的古都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表示,經過現場勘察,發現這間房屋的結構仍然非常堅固完善,若只是因為缺乏整理和漏水問題就必須要拆除,實在太過可惜。



這新聞讓我想到大三那年,學姐主辦的那場鄉土考察活動。這是當時文化處的經費,學姐找我們當幹部。活動辦得不小,一行人到了旗山的古厝,卻被拒於門外。



以往的鄉土考察活動,這些古厝的主人是很歡迎的,但是活動當天主人才發現這個大活動是政府的經費,怕政府因此盯上這個古厝,一旦列入古蹟,他們居住起來非常不便,連改建也十分麻煩,所以拒絕了參訪。



 



我時常覺得台灣的房子是需要保存特色的。請注意,我用的是「保存」,而非「建造」。因為其實明明台灣有些老建築是很美的,但是沒有適當運用,總讓我覺得好可惜。拿旗山的巴洛克風格老街來說,我是有點失望的,總覺得立面雖美,但是千里迢迢跑去那邊看幾眼,花不到十分鐘是為了哪樁?能不能結合一些店家,或是當地資源,創造出更好的價值來?



 



而我自己居住的鄉鎮,在這方面做得又更少了。(嘆)



 



走筆於此,有沒有覺得我想太多了呢?



明明學位還沒拿到,想這麼多是要幹麼阿~?!哎呀呀!



 



----



延伸討論:



看到米果的噗,和葉怡蘭的噗,都有相關討論,就一併附上來囉。

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文教學】國二上-田園之秋選/詞彙

田園之秋選  作者:陳冠學 【課文】    九月七日         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下午大雨滂沱,霹靂環起,若非蕃薯田在家屋邊,近在咫尺,真要走避不及。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蕃薯蒂趕快摘完,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這種情況,在荒野中遇到幾回。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不由膽破魂奪。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向今天這種大西北雨的序幕前奏,可名為惡魔與妖巫之出世。正當人們籠罩在這樣恐怖的景象中,膽已破魂已奪之際,接著便是閃電纏身,霹靂壓頂,在荒野中的人,此時沒有一個不是被震懾得氣脫萎頓,匍匐不能起的。好在再接著便是大雨滂沱,再看不見滿天張牙舞爪的黑怪,而閃電與霹靂仍肆虐不已,卻多少為雨勢所遮掩,於是匍匐在地的失魂者,便在雨水的不斷澆淋下,漸漸地蘇醒,而閃光與雷聲也愈來愈遠,轉眼雨過天青,太陽又探出了雲端,樹葉上、草上閃爍著無邊亮晶晶的水珠,一場大西北雨便這樣過去了。你說這是戲劇不是戲劇?         因為是在家屋附近,又為了趕工,直待到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我才逃進屋裡。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人是英雄。此時它是無敵的大主宰,任何人都不能不懾服。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那個敢把手舉得最高,頭伸得最長,定立時被劈殺。         一場為時一小時的大西北雨,到底下了幾公釐的水,雖然沒做過實驗,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是整個倒下來的。每一雨粒,大概最小還有姆指大,像這樣大的雨粒,竹葉笠是要被打穿的,沒有蓑衣遮蔽,一定被打得遍體發紅。但是本地原是山洪沖積成的沙石層,滲水極快,無論多大多長久的雨,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登時又見灰白色的石灰地質,乾...

我的母校--彰化女中

    新年的時候,跟朋友聚會。D和K照例聊到一些麻辣的話題,由於內容屬於晚上十一點之後才能播出的尺度,在場D的朋友越聽越坐立不安,我連忙喊著要畫出限制級的座位區來。整個是一個好笑!     不過這幾年和朋友聊到這些關於「女人」的話題,我才深深發覺,我的高中教育給我多徹底的影響。     這樣說,似乎有點詭異,且聽我緩緩道來。     我讀的是女校,當時進入彰化女中,這所以升學為主的高中,本以為會像國中一樣,就是唸書、唸書、唸書,不過這卻是我腦海中唯一教學正常化的升學學校。高一、高二所有課程都正常教學,沒有什麼借不借課的問題,國中還有考不到幾分就打幾下的事情,在彰女裡,每學期安排的週考如果考不好,老師只有發表一下感言,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考得不好是我自己的事情,唸書必須自我要求。     除此之外,最讓我激賞的,是藝能科目:軍訓護理、音樂、美術、和家政課。影響我很深的,應該就是軍訓和護理課吧!我不知道其他人高中的軍訓護理怎麼上的?不過我真的很愛當時的軍訓和護理課。     當初社會上出版了一本預言式的書籍:1995閏八月,內容是講到每逢閏八月的年度會發生許多歷史大事,於是作者預言該年大陸會攻打台灣,並將台灣收歸。加上當時大陸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鬧得台灣人心惶惶,一度還囤積米糧,預備戰爭。     我們軍訓教官整理了兩岸的軍備,並且精闢地講解兩岸的軍事重點是什麼?教官還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中共絕對不會武力犯台,因為他們要的是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一旦引起戰爭,台灣的經濟必然衰敗,就算取得了台灣,對於大陸而言,一點用也沒有……云云。     這一堂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護理課呢,則是每年都讓我學習良多。每年護理老師都會外聘專任的老師,到校來教我們一些有關女性護理的問題。     高一是內衣和女性護理,高二是衛生棉、衛生棉條的使用和衛生保健,高三則是化妝品的使用。在那之前,幾乎沒有老師會跟我們聊到這方面的話題,也或許當時的民風就是如此,這些話題是禁忌。     除了這些課之外,也許是女校的關係,所有的老師上課上到累了,總會開始跟我們哈拉。哈拉的話題從文學到國家大事、從做人處事到以後嫁人選老公的要點、從預防性騷擾到懷孕的恐怖情形,老師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回到最先的話題,為啥我會有這種感觸呢?     當天我們聊到女性陰道事實上只有前面三公分有感覺,後面完...

彰女的住宿生活(一)

最近看到一個節目,在show明星以前的稚氣模樣,找出了蔣偉文當初拍歐蕾「小阿姨」廣告的樣子。花花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我竟然完全沒看過這一個名聞天下的廣告。 細聊,才知道這一個廣告風行的時間,剛好是我的高中時期。 我高一下就住校了,剛開始還是住舊的宿舍,沒多久搬到五層樓的新宿舍,我們算是第一批啟用新宿舍的學生。 住宿生活其實很無趣,但是年紀小小的我們,卻可以在其中找出萬般樂趣來。 五點下課,一直到七點晚自習前,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更衣沐浴,可以看電視,也可以出去逛街。 然後七點一到,大家到各班教室報到,晚自習開始。 九點宿舍集合,教官點名,九點半回到宿舍繼續自習,一直到熄燈時間。 這樣的規律、無干擾的生活,成了當初我考大學的助力。生命中似乎只有「怎麼偷偷在熄燈時間,跑出來多背一點單字,而且不讓教官發現」這樣的困擾。 彰女的宿舍乾淨而清爽,一個寢室住六個人,宿舍內備有一個廁所。當初每天早上我們都要晨檢,寢室內務比照軍中制度,雖然沒要求要折豆腐乾,但是被褥整齊乾淨、桌上不准有私人物品,是最基本的要求。 住宿生活影響我很大,在住宿之前,我也是一個電視兒童。從彰女住宿之後,我其實不太愛看電視,遇到不好看的節目,我不會拼命轉台,而是直接關掉。之後在外地教書四年,有三年時間我是壓根不碰電視,那真的節省了很多時間。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宿舍餐廳開始營業。所以所有的住宿生都要在餐廳解決三餐,以往還可以賴床一下子,開伙之後,每一個人都要準時到餐廳報到—吃早餐。連中餐、晚餐都是。 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抗議什麼的,而且廚工媽媽其實煮的相當好吃。所以我很樂意從教室長途跋涉到地下餐廳,跟其他七個人併桌吃飯。偶爾,廚工媽媽心情好,把前幾天的剩飯炒成蛋炒飯端出來,很多同學搶阿,常常讓我覺得好玩。 離開電視、掌握自己生活的步調;合桌吃飯,照顧同桌的同學,保持良好的餐桌禮儀;和室友和睦相處,培養很深厚的感情。 這些東西,是我那幾年印象深刻,且內化、深植於生命中的教育。 PS:至於鬼故事和趣事什麼的,留待下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