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講到我想做的事情一直都來不及做。
其中之一應該就是想來弄閱讀教學相關的東西,特教相關的東西也想來寫。雖然無名的計數器一直都怪怪的,讓我覺得它十分不可靠。但是如果它有參考價值的話,在我的部落格裡,閱讀教學的瀏覽率很高。
剛好我也喜歡閱讀,尤其是童書閱讀。
我常常覺得要推閱讀,應該先從書單開始。當老師對童書有更多的瞭解時,閱讀活動才會生動有趣。
至於特教嘛!我總覺得普通教育老師對特殊教育是敬而遠之的,但是其實念特殊教育一年半了,我覺得特教很貼近我們的教學。瞭解特教以後,可以更有效率的掌握學生的狀況。
我想寫一些有關特教的分享。用一個適合普通老師的角度去寫,寫一些比較實用的東西。
另外還有一件事情想做的,就是我想要去練習拍照。
我想拍老房子的立面。
大甲街上有蠻多很美的立面,可惜不是年久失修,就是被廣告招牌遮得亂七八糟,電線杆的電線也蠻礙眼的穿越過去,每每都讓我想著:到底該怎麼拍才好?
今天早上看到米果分享這篇新聞:
《衛生、文化難兩全?》怕了登革熱罰單 拆了民權路老宅
〔記者洪瑞琴/台南報導〕民權路二段一棟近百年私有老宅,閒置荒廢多年,市府祭出登革熱罰單,屋主決定拆除,雖經地方人士搶救,但老宅昨日全拆,連立面都保不住,讓文化界感歎惋惜。
文化資產管理處表示,閒置荒廢私人老屋牽涉城市風貌,應定位在都市更新策略思維,從容積率鼓勵民眾保留立面或作活化利用,環保、文化與都計將全面檢討機制。
民權路是台灣歷史發源最早街道之一,許多知名傳統富商皆在此地發跡,整排狹長的街屋見證了台灣早期經濟發展的歷史,這附近平均家戶收入至今仍高達全台鄰里的第六位,願意保留發跡處的傳統建築大有人在,但選擇放棄也不乏其例,實在令人不勝唏噓。
據了解,屋主長年旅居國外經商,由於長期接到登革熱環境污染相關罰單與限期改善公文,不堪其擾,索性決定將房屋拆除,一了百了。
就在老屋對面經營文化旅遊的呂偉正趕緊聯絡里長、文化局及文化界人士設法搶救,好不容易暫留下外觀立面,但昨日屋主仍決定全拆。
由於南市整頓空屋及清除登革熱,許多老屋面臨同樣問題,一棟接一棟消失,老建築紋理愈來愈少,加上不是歷史建築,公部門難介入私有財產處理。
不過,呂偉正認為,老屋是台南古都特有脈絡,因為在其他城市,老屋之所以被拆除多半是為了更大商業改建利益,然而在台南,卻是為了環境衛生,新市政府強調發展觀光,豐富的傳統建築已經成為台南特色招牌,文化資產保存與環境衛生如何取得平衡,市府應主動拿出對策,而非消極面對。
長期關心老屋保存與再利用的古都基金會執行長張玉璜表示,經過現場勘察,發現這間房屋的結構仍然非常堅固完善,若只是因為缺乏整理和漏水問題就必須要拆除,實在太過可惜。
這新聞讓我想到大三那年,學姐主辦的那場鄉土考察活動。這是當時文化處的經費,學姐找我們當幹部。活動辦得不小,一行人到了旗山的古厝,卻被拒於門外。
以往的鄉土考察活動,這些古厝的主人是很歡迎的,但是活動當天主人才發現這個大活動是政府的經費,怕政府因此盯上這個古厝,一旦列入古蹟,他們居住起來非常不便,連改建也十分麻煩,所以拒絕了參訪。
我時常覺得台灣的房子是需要保存特色的。請注意,我用的是「保存」,而非「建造」。因為其實明明台灣有些老建築是很美的,但是沒有適當運用,總讓我覺得好可惜。拿旗山的巴洛克風格老街來說,我是有點失望的,總覺得立面雖美,但是千里迢迢跑去那邊看幾眼,花不到十分鐘是為了哪樁?能不能結合一些店家,或是當地資源,創造出更好的價值來?
而我自己居住的鄉鎮,在這方面做得又更少了。(嘆)
走筆於此,有沒有覺得我想太多了呢?
明明學位還沒拿到,想這麼多是要幹麼阿~?!哎呀呀!
----
延伸討論: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