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大前研一
出版社:商周出版
ISBN:9861247319
出版日:2006.10.16
第四章 過好日子的處方
以世界水準而言,日本算是高收入國家,但是日本的物價太高,中下階層的人並無法實際感受到富足生活。大前在這一個章節嚴詞批評了日本的建築法規、各式公家機關。
先說土地,日本法規規定都市有一部分的農地必須保留,不可以變更(但耕作30年後可以變更地目)。導致僅剩的一些土地建起來的房子像兔子籠,房價攀高。但是都市農地的生產力很低,生產的農產品居高不下。
日本住宅價格僅次於倫敦,是世界第二高。除了土地之外,建材由兩三家公司壟斷,法規制定不合哩,檢驗工作複雜。姉齒建築事務所偽造建築物耐震強度計算書,即暴露了日本法規徒具形式,而無實際效用。(P.190)
而日本的認證制度由公務員來辦,亞洲鄰近國家—新加坡、澳洲的建築認證都已經電腦E化,系統還是日本人建的,卻因為不能讓公務員沒有工作,所以遲遲不採用。
另外像是水產業、港灣工程、航空業、港口運輸費用,日本國內的費用也居高不下,讓人民當了冤大頭。行政效率差,收取高額費用,只是為了保護公務員和國內企業,卻大大損害國民的權益,阻礙了日本的經濟。
若是能提升公家機關的行政效率,將日本的農產品外包給國外(到澳洲租農地種植,便宜又可以好好利用國內農地),讓日本的房價有效降低。
思索:
1. 對於大前提出把農地外包,就現今提倡的節能減碳而言,並非好的政策。如果能提升農地的耕作效率,可能較為符合現今的綠能趨勢。
2. 以往讀到的文章,總是讚揚日本的嚴謹態度。直到看了大前的書,這才知道過於嚴謹,某部份就是不知變通。而日本的高物價竟然和嚴謹的態度息息相關。就如書中引用雷根總統的一句話:「我們不能事事仰賴政府,政府正是問題所在。」人民應該檢視政府的工作,從生活者的角度去要求政府作變革,而非在意枝微末節的利益。
3. 在這一章節中,大前敘述到日本的民眾是「提詞人種」。自己沒有思辨能力,總是跟著媒體人云亦云。媒體提了詞,民眾不分青紅皂白的擁護。其實這個現象和台灣真的太像了,每當看到現今社會亂象,就會覺得我們教育嚴重欠缺思辨力,才會養出一群應聲蟲來。
第五章 這才是真正的結構改革
在這一個章節中,大前提供了日本社會一個結構化的改革,諸如推行真正的地方自治、刪減公務員,把政府的事務性工作外包給廠商、銀行和郵局的改革……等等。
不過我對這些議題並不熟悉。覺得他說得很有道理,但是在實施上卻有一定的困難度。台灣的行政系統的確有類似的狀況,那麼是否有日本現今的弊病?我個人是覺得台灣也有,只是程度問題罷了。
第六章 新繁榮法則
在這一個章節中,大前提到兩個方法促進經濟繁榮。一是更改稅制,二是吸引國外的投資客把錢投入日本的市場。
在更改稅制方面,大前提倡:
1. 個人所得稅改成資產稅:
徵個人所得稅在給予年輕人負擔。未來的老年化社會,過少的年輕人養育太多的老年人,再加上經濟不景氣,年輕人找工作不容易。日本已經出現了尼特族(不工作、不參加職業訓練的年輕人)、飛特族(靠打工維持生計,不找固定工作的年輕人)。
改徵資產稅,可以讓有錢人不把錢死存在銀行裡,錢流動的機率高,另外因為徵資產稅,會讓那些手持資產(如土地)卻不使用的人,不得不把用不到的資產賣出,年輕人就有取得資產的機會。
另外一方面,未來勞動的意願會增高,越勤勞的人不會繳越多稅。年輕人也越願意找工作,而非賴在家裡給父母養。
2. 消費稅改成附加價值稅:
附加價值稅的概念是相對於消費稅。
消費稅(法人稅)是針對獲利去科徵的稅收。由於日本的法人稅稅率很高,企業無不在成本費用上想盡方法灌水,壓縮自己帳面上的獲利數字,以期能少繳一點稅。
而附加價值稅是針對製造過程中,每一次增加的利益去徵稅。基本上是銷售額扣掉進貨成本後,針對產品的附加價值徵稅。徵附加價值稅之後,企業花力氣去造假反而是浪費力氣,還不如花力氣去提昇營業額比較有意義。(P.268)
在無國界時代如何讓國家繼續繁榮?大前主張除了開放市場之外,日本更應該屏除中央集權制。因為中央集權讓地方倚靠中央的財源,不會利用地方的創意培育產業,永遠無法自立,越變越弱。
這不是地方自籌財源,而是讓地方發揮特色,吸引國際投資人,也更活絡日本的經濟市場。
思索:
1.在這一個章節中,對書中的尼特族和飛特族,甚至是敗犬族(30歲以上不結婚的女性)、DOM不良老爹(美式用法,指專追年輕女子的色老頭)心驚不已。這些現象在台灣其實是現在進行式。
例如尼特族和飛特族,台灣已經有這一類型的年輕人了,這些年輕人因為找不到適當工作,不斷的考公職人員、考老師、考律師執照、考醫師執照……等等。我的意思不是說這些人有錯,而是台灣社會或教育制度造成了這種現象,這種人力的浪費,基本上這是不應該的,但是任憑流浪教師如何譴責這種現象,大家還是認為是既得利益者的無病呻吟。
我們真的需要那麼多的老師、律師、醫生嗎?如果不需要,是否應該規劃更多的出路給年輕人,不要讓這麼多的年輕人學無所用,徒然浪費生命呢?
2.至於大前提出的地方自治,讓我想起芬蘭的體驗經濟,還有國中小的校本課程。我無法評估其好壞,但是如果要做,相關配套措施可能必須詳細規劃。
總結 光是除舊,不足以佈新
為了扭轉未來出生即負債的情形,大前再度呼籲他提出的四個觀點:
1. 徹底變更統治機制(導入地方制作為繁榮的單位)。
2. 採用合乎地方制與高齡化社會的簡單稅制(地方=附加價值稅,社群=資產稅)。
3. 培養出到世界任何地方都能活躍的人才(教育之根本改革)。
4. 從生活者的立場考量行政單位的設置(國民生活省等單位的設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