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4月, 2022的文章

[讀書筆記] 自閉群像-下集

 看完這一套自閉群像(自閉症發展歷史)後,我想起研究所時期,在課堂上討論為什麼自閉症沒有納入情緒行為障礙,而是獨立成一個障礙類別?當時討論的結果是—因為自閉症的家長組織太強而有力,所以才爭取到自閉症獨立成為一個類別。 那時候心裡不免有一種感覺:果真是會吵的孩子有糖吃,要懂得爭取自己和孩子的權益阿! 但看完這一套書後,覺得這短短的一百多年,真的是步步血淚。尤其是在那個茫然四顧,所有的言論莫衷一是,主流意見還怪罪爸媽(冰箱父母)、告訴你這個小孩最好趕快送到機構隔離的時代。再想到自閉症光譜上各種不同表現型態的孩子,就覺得自閉症獨立成為一個類別是必須的。 再來,看到ABA應用行為分析那一個章節時,心情更是複雜。 身為一個特教老師,理解並使用ABA應用行為分析算是最基本的常識;但看到羅瓦斯對於自閉症孩子的[負增強],已經到了不人性的地步,又覺得這段黑歷史好讓人憤怒(雖然它有自己的時代背景,不能以現在的標準去評判)。這些「自以為為小孩好」的理論,其實現在的教育現場還是看得到一些影子,例如羅瓦斯認為剝奪小孩的飲食,可以讓小孩更認真學會目標行為;我想到幾年前那個很認真背書的學障女孩,中午不能準時回教室吃飯,是因為那位老師認為些微的飢餓感可以讓孩子更快背完。 我忍不住立刻把這個段落跟女孩的導師分享,因為當時我親愛的同事立刻去科任教室,否決了那位老師對學生的要求,把學生一個個拎回教室吃午餐。 總而言之,我覺得看完這段歷史故事後,我認為教育工作者/研究者在面對類似的情況(人權議題),應該要更直覺、更有勇氣去對抗不合理。 書裡最戲劇化的章節,得推第九章的雨人。 雖然我沒有看過這部著名的自閉症電影,但這個章節真讓人讀了熱淚盈眶。一部賣座電影,大幅增進了自閉症在全世界的知名度,讓一般多數人認識且不懼怕自閉症。這跟人類登陸月球一樣,是多麼巨大的成就啊!! 最後,我還想講的就是書末的神經多樣性觀點。因為天寶葛蘭汀和自閉者成人,陸續自我揭露和倡議自身的權益。自閉症看待世界的方式,以及自閉者的創造力、天賦,確實帶給人類社會蠻多幫助。這種神經多樣性,其實也可以套用在學習障礙上。 Diferrent, but Not Less. 與眾不同,但非差人一等。 [摘要] 1. 66-67頁--史金納在他的經典之作(科學與人類行為)(Science and Human Behavior)中說過:嫌惡刺激也許看似能

[讀書筆記] 自閉群像-上集

被書名誤導,以為這本書是在介紹各種不同的自閉症樣貌。所以在圖書系統預約了,拿到時嚇一跳,二大本厚厚的內容,略翻了一下,有點硬的感覺。 結果,開始看書以後,十分訝異。 先說結論:它蠻好看的。 1.它是一本自閉症史,從1943年肯納醫生發表自閉症論文後,各個自閉症家庭如何為了“醫治”自閉症而努力。 2.肯納醫生發表時,認為自閉症只會存在在兒童身上,成人身上沒有,且肯納醫生認為這一群自閉症孩子不可能融入社會,必須終身在養護機構(事實證明他是錯的)。 3.雖然早知道亞斯伯格醫生有爭議,但書裡對他的努力(在納粹的優生學主義下,努力想保住這一群自閉症孩子。所以他才只提出四個明顯是高功能的孩子,以免這一群自閉症孩子會在當時的社會氛圍裡,被判定安樂死),作者是讚賞的。 它第三章敘述的自閉症學生-說話過度成熟、過度在意規則…完全就是我教過的學生。 如果早看到這本書,我應該會很快把他的鑑定報告寫正確,不用送了二次。 但第三章根本是恐怖小說(詳述納粹如何合理化自己的政策,把身障孩子、精神障礙者直接“合理安樂死”,然後他們的家長還感謝機構,真的是太噁心了),我的媽啊! 摘要: 1. 65頁-直到1994年,美國才在《精神疾病診斷與統計手冊》(DSM)裡首次描述亞斯伯格症。 Os:很驚訝亞斯伯格症這麼晚才放進去DSM(2018年DSM5取消亞斯伯格症,改納入自閉症光譜。) 2. 69頁-對肯納而言,自閉症可不只是特殊認知風格或另類心靈結構而已,它是一種嚴重的兒童精神病,破壞性近似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a),是父母怠忽親職有以致之,實在不是能拿來說嘴的東西。 Os:我覺得科學和醫療一再進步,現今的醫療進展看一百年前的概念,就知道我們對於心智疾病這一塊,實在應該多一些敬畏和謙遜。 3. 133頁-他們(亞斯伯格醫生)依照拉札爾的方法密集觀察,以做出診斷。拉札爾的信念是:唯有從旁陪伴孩子們一整天,認真觀察他們上課、玩耍、用餐、休息時的舉止,才能發現他們最真實的情況,光是安排一連串測驗或檢查一定不夠。 Os:拉札爾醫生是亞斯伯格醫生一開始工作的療育站負責醫生,是個有理念的先驅,雖然後來被納粹辭退。我前面剛覺得一百年前的教育理念跟現在差好多,現在看到這裡又覺得,一百年前的觀念也適用在現今的自閉症診斷。 4. 155頁-對一般的孩子來說,學習動機主要來自情感上是否認同教學老師,但自閉兒則是

[讀書筆記]太陽神試煉-暴君之墓

大概看到這一集,我才發現萊爾頓再次企圖把時下青少年最夯的議題,包裹進書裡。(上一套是波西傑克森-包含過動症、閱讀障礙、父母再婚、認同與自我追求、友情與愛情⋯等等。) 故事從阿波羅落入凡間成為普通人開始。 剛開始,我不太懂為什麼有那麼多天神可以貶謫,偏偏貶了這個不太討喜的阿波羅(在波西的故事裡,阿波羅是個自戀自大的歌唱天神。)。 直到這一集(4)他開始有了人的情緒,理解他當了數千年的混帳(神話中,他失手傷了自己愛的男人,愛人重傷而死,阿波羅就把他變成風信子;他追求女先知沒成功,阿波羅就惱羞成怒,把女先知變成瓶子裡的一縷氣息)。 我突然想到,這套書的議題應該就是——霸凌吧! 一個傲慢自以為是、只在乎自己的希臘天神,終於在貶謫歷程中,了解自己過去的霸凌行為是有罪的。 十分有趣。 摘要 pp.303-304 蕾娜的語氣聽起來很真誠。不過她的這番讃美,只讓我覺得更羞愧。 「我抱著自己霸凌過的天神的最後一絲氣息,」我悲痛地說:「裝在我詛咒過的女先知的玻璃罐裡,而保護他們的那群鳥,是我把他們變成殺戮機器,因為他們太長舌,談論我的劈腿女友,而我後來暗殺了那個女友。」 「全都是真的,」蕾娜說:「不過重點是,你現在認清事實了。」 「感覺太可怕了。」 她給了我一抹淺淺的微笑。「那算是重點吧。你做了邪惡的壞事,感覺到抱歉,於是改過 向善。這個跡象表示你可能發展出『良心』。」 我努力回想,到底是哪一位天神創造出人類的良心。是我們創造的嗎?難道是人類自己 發展出来的?好像沒有哪位天神會這樣吹噓,說用他自己形象,把凡人創造得正派又得體。 P.401 不知道為什麼,她說不怪我只讓我覺得更加內疚,自覺更加可恥。呃,人類的情緒很像帶刺的鐵絲,根本沒有安全的方法能夠抓住或通過。 #閱讀挑戰

[特教心評]從一份智力測驗開始-下集

這是個從魏氏智力測驗開始的個案。(請見前文) 看到學生國一的心評資料時,學生已經升國三了。我看到他的魏氏測驗報告單,問特教老師「有視覺困難嗎?視力如何?有請家長協助追蹤注意力嗎?」 特教老師說:當時做測驗時,她也很驚訝為何符號替代的成績這麼低。立刻問他是不是身體不舒服?他說前幾天有戳到眼睛。所以特教老師有帶他去健康中心,但檢查後沒有異狀,所以當天還是繼續做完智力評估。 國一送鑑輔會的時候,在高階研判會議最終拿到的是疑似智能障礙。特教老師說,這是特教中心研判老師覺得學生有需求,卻不符合他們認定的鑑定標準,所以寬容給的疑似標籤。 後來特教老師教了一年半以後,覺得學生應該是學習障礙。但學生的智力偏低,又不符合解釋手冊裡的「學障組型」,很難說服縣市鑑輔會通過他的學障資格。特教老師不知道該怎麼呈現資料(或怎麼找資料),才能說服那些高階老師。 實際接觸學生後(國三階段),我發現學生的識字量明顯偏低(點估計2000字),字跡很漂亮,書寫結構沒有明顯問題,比較大的問題是書寫提取(常寫不出來想寫的字)。閱讀推理測驗結果也明顯偏弱(將近平均以下二個標準差),數學基礎計算測驗,學生可以做一步驟的計算(退位減法全對、九九乘法背誦全對),但較複雜的二步驟(二次退位減法、二位乘一位、二位乘二位)就完全不會。 學生的基礎學習能力很弱,我不懂第一次鑑定的結果。 接著我用以前合作的OT教我的方法,測學生的眼球動作,覺得學生在眼球快速移動的時候,眼球會有一點卡頓的現象。 我說服了學校合作的職能治療師,幫我施測VMI,確認學生的視動和視知覺偏弱。 (補充:關於學障鑑定,我真的覺得各縣市鑑輔會可以考慮納入職能治療的視動評估申請。我目前所知,只有聽到台北市有納入。其他縣市都要拜託學校職能治療師特別幫忙,如果沒有申請到OT,就很難進行評估) 國三做的魏氏智力測驗結果,也證明了學生視動持續有困難。(如附檔照片) 彙整資料後,校內特教老師送件到鑑輔會,就幫學生爭取到確認生的資格。 我問審查當天的狀況如何? 「高階心評老師看了,就從新的魏氏智力測驗中翻來翻去,找到一項符合組型差距,就通過資格了。」 —- 後續: 1.我還是有追蹤學生的注意力狀況,就診後,醫生對學生問診,不認為學生有注意力問題。但呈現一些資料後,醫生有開藥給學生(利他能10mg)。 目前已經穩定服藥二週以上,注意力改善的效果沒有特別明顯。 2.後來才

[特教心評]從一份智力測驗開始-上集

這份報告單,有個有趣的故事。 先貼出來,讓大家想想看這個報告單顯示了什麼訊息。 -- 背景:12歲7個月男孩 此次鑑定的資格:疑似智能障礙 這份鑑定資料是學生國一時受測的。不過,我接觸到這個學生時,他已經是國三了。 當時在跟老師交接工作時,我的判斷也跟回應一樣:需要確認注意力(很明顯有注意力問題要追蹤)、視知覺能力也需要確認。 但這是一個「完全看組型、不去訓練心評專業人員解釋」的地方,意思就是這裡的特教老師看不到各位看到的測驗意義,只看到FSIQ低於75,無法判給他學習障礙資格。但因為知道學生有需求,只好給學生一個疑似智能障礙的標籤。 最近我在倡議心評專職化的貼文中,提出「不要以北部觀點看全國」,其實就是因為這樣。即使已經有全國的鑑定辦法,但臺灣還有縣市的鑑定安置規定非常僵化,這學生的際遇就是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