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6月, 2012的文章

我不會畫女生

星期五,一年級的課。 最後一個單元最後一頁,習作本要學生畫出媽媽的樣子,做為母親節禮物送給媽媽。 我一邊請學生出來排隊,讓我改前兩頁的習作,一邊請學生畫這一頁,免得一年級的學生覺得無聊而搗蛋。 小原走到隊伍裡,直到前面改作業的人都改好了,我看到他,便伸手要跟他拿習作。 「不是,老師,我不會畫女生。」他不是要我改習作,而是要問我問題。 「蛤?」我不明所以,口氣有些不耐。 小原指了一下習作,我才想到他說的是我剛剛派下去的課堂作業。 「不會畫女生,那就畫個人就好了。」我隨口交代。 他默默走回去,班上有些小男生開始取笑他:哈哈哈,怎麼會有人不會畫女生,哈哈哈。 我抬起頭,念了那些取笑的小男生:「誰說一定要會畫女生?你一出生什麼都會畫嗎?」馬上,取笑聲嘎然而止。 接著,下課了。習作本收回來,學生排隊,回到原班去上課。我將一本本習作攤開,開始改方才的圖畫頁。 每個孩子畫的都是女生,有些因為時間來不及,所以顯得有點潦草,有些倒是細心且精緻。 翻到小原的習作本,看到的是一幅很用心的圖畫,上面大大寫著: 爸爸,父親節快樂 。

【綠光劇團—世界劇場】Proof求證

拜託!一定要看一次Proof劇場版。這是我最誠摯的懇求。     我想用他媽的問候語開頭,畢竟這整齣戲都他媽的太屌了,上一次看到這麼觸動人心的劇本,是吳念真的人間條件四。我對於國外改編的劇本,像是針鋒相對、公寓春光、巴黎花街,我的大老婆,都僅僅抱著欣賞的角度,也因此這一次進劇場看戲,並沒有太高的期待。     我錯了!徹徹底底錯了。     Proof的劇作家 David Auburn好厲害,根本就是一個天才。這個劇本得到 2001 年普立茲獎和 2001 年東尼獎作家劇本獎。但全劇只有一個場景,四個演員。     上一次看李立群的「十七年之癢」,也是國外作者改編的劇本,全戲只有三幕,四個演員,演了兩個多小時。 精彩!     也因此,這一次這麼少的演員,唯一的場景,只用燈光來帶四季的變化。省去了多餘的舞台布景、演員過場,留下的是最純粹的故事和演技。     故事發生在芝加哥一棟老宅子的後院,講述一個震撼數學界的質數證明,父女、姊妹、情人三個感情線,圍繞著一百零三本數學筆記,揭開隱藏心底多年的深摯情感。     這樣聽起來,或許有些嚇人,光聽到「數學」二字,就足以令人退避三舍了。     換個角度來介紹,或許會比較好一點。我想。     有沒有一個曾經,妳愛妳的父母,卻害怕成為妳的父母?     妳熱愛妳的天賦,卻痛恨妳的天賦?     Catherine(姚坤君飾演)就是這樣一個女孩。       二十歲了,面對全美最著名的數學家父親 Robert (羅北安飾演),孤單的她必須一個人照顧生病的父親,因為姊姊 Claire (林如萍飾演)早就離家去 New York 工作,因此照顧父親的擔子壓在她身上。她不得不從西北大學休學,在家照顧父親五年,直到父親去世。     父親的學生 Hal (時一修飾演)視父親為神,敬佩父親在二十二歲就兩度顛覆了數學界。所有人都知道 Catherine 的父親是個天才,但也是個 ……     瘋子。     Robert(羅北安飾演)是一個不羈的數學家,熱愛證明( Proof ),熱愛解題。劇末,羅北安在劇場跟觀眾聊天的時候,他說:「這齣戲對我來說,就是在講恐懼。對 Robert 來說,他恐懼失去天賦,他曾經那麼聰明,卻

Life~

最近時常熬到很晚才睡,作息不正常,桌子凌亂不堪且不想收拾,這通常是我心情很糟的徵兆。 如果,僅僅是如果,生命能夠一次只處理一件事情,那該多好。一次只有一個目標,那該多好。 可惜,我的生活總沒有這麼如意的事情。 或許是太過貪心,不懂得取捨。 畢竟,生命的課題,總在人的一念之間。 詞 : 洪璽開 曲 : 洪璽開 編曲 : 陳品先 收錄專輯 :   小房間以外的事 歌詞來源: Staycool 翻譯:cutepepe、mnkyhh I came to your door another day 有一天,我去敲你家的門。 And we talked about something good and sad 我們暢談了一些好事和令人難過的事。 I said so you know. It’s just like that     我說, 所以你懂. 就是這樣而已 We all hope for some returns from what it takes   我們都希望付出的可以得到一些回饋 From life, from love, from all we care 從生活中、從愛中、從那些我們所關心的事物。 But nothing comes back along   但是事與願違。 And we keep losing our minds 我們也一直迷惘困惑 For the place we never go….   為了那個我們從來沒去過的地方 Rain falls, rainbow shows   雨落下, 彩虹出現   You read the book, and it breaks your heart   你讀了這本書,而它使你心碎。 Sorrow calls, makes you wanna scream no~   悲傷的呼喚, 讓你想要尖叫不要 The earthquake, head shakes, the fear sinks you deeper in bed   大地震動,你搖著頭,恐懼讓你將自己深深埋入床鋪中。 Wind blows, trees all fall   風吹,樹葉都掉落。 We’re spinning round, back to the start   我們繞阿繞著, 繞回到了起點 You're be high

【蒲公英觀點】公視紀錄片--老師

片長:112分鐘(上下集) 影片摘要: 「老師」深入國中校園,以長達半年的觀察與紀錄,探討老師的教育理念與教學專業,其中涵蓋了校園主流價值、教師專業自主、導師班級經營等議題。國中教育受制於升學壓力,正常教學難以進行。升學掛帥與威權文化,同步打造了學校從行政管理、學務運作到訓導工作的諸多怪現象。 這部紀錄片把焦點鎖定在一位特立獨行國中老師身上,真實捕捉老師與學生的教、學互動,以及這位老師在教學方法和班級經營上與其他老師形成的強烈對比。(引自 公視網路商城 ) -------- 看這一部片的時候,我一直想到侯文詠的「危險心靈」。 這本書的書末文案上寫「有沒有人想過,有沒有可能監獄禁錮的只是無形的思想?能夠酷刑迫害的也不只是看得見的刑具?小學六年,國中三年,高中三年,如果一間間應該傳出學生嘻笑聲的教室,聽不到嘻笑的聲音;應該充滿健康活力身軀的操場,看不到活繃亂跳的身影,那麼它跟長達十二年的監獄刑期有什麼差別?」 看到這一段文案的時候,我一直好奇:國家教育真的有這段文字形容得這麼嚴重?這麼恐怖嗎?一直到看見這部紀錄片中,國一和國三孩子的對比,我怵然心驚,原來在升學壓力下,在體制教育下,孩子真的沒有太多獨立思考的訓練,也因此慢慢失去思辨的能力。 像片中提到的「優良學生選舉」,這一個活動,我在國小的時候常常看到,有時候叫做「模範學生選舉」,有時候叫做「小市長選舉」。如果只是單純表揚模範學生的好行為,那麼我覺得這個活動還不錯。但加上選舉體驗,我便常常看到荒腔走板的情形,例如:學生模仿政客,亂開一些不可能實現的支票(就像七年級的優良學生當選人說的:「學校又不可能答應我們那些事。」),或是學生為了爭取選票,所以搞怪扮醜,做一些不恰當的表演……這些提早社會化的負面行為,而教師和學校通常是放任、不加約束或解釋。 這一天的上午,我上研究所的課,剛好聊到學校的體制(例如主任、校長的權力),連結到下午的影片,心裡浮起一些模糊的感觸,能夠釐清的部分就是關於「體制」的想法。看影片的時候,我覺得我們的教育不在「引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在「訓練學生成為聽話的公民」,一旦學生不聽話,體制的力量會逼迫他們聽話,就像學生們決議不參加優良學生選舉,卻受到學校的關切。又如同林郁聰老師在課堂上跟學生討論選舉,被校長約談。不管是在社會,或是教育這個體制裡,一旦人的行為被判定踰矩,就會有力量逼迫他服從團體規範。 但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