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久沒寫東西了,最近腦袋裡有一些東西想寫,卻沒有時間可以寫。最近把想寫的東西清一清,應該會消失一陣子,閉關唸書去。
「姊姊的守護者」,這一本書是我妹買的,她看完之後強力推薦我看。
大概介紹一下劇情:
劇中主角安娜,爸爸布萊恩是消防隊員,媽媽莎拉是退休律師,在家照顧小孩,安娜的姊姊凱特,在兩歲的時候發現罹患了罕見疾病,如果找不到適當的骨髓移植,凱特活不過一年。
為了拯救自己的小孩,莎拉接受了醫生的建議,用基因配對的方式,生下了和凱特基因吻合的妹妹—安娜。安娜一出生,就捐出了臍帶血,四歲時因為姊姊的病復發,所以第一次捐出了骨髓,一直到安娜十二歲,姊姊凱特因為長期接受癌症治療,導致腎衰竭,必須接受腎臟移植才能繼續活下去,於是安娜被要求,必須捐出她的腎臟。
這一次,安娜受不了了,所以她找上一個律師,要控告她的父母,要求剝奪父母對她的醫療掌控權。
看到這本書的介紹,書中的衝突點很戲劇化,也很迷人,翻開書前,會期待作者來些灑狗血似的說教,例如:不該用基因配對生下小孩,把小孩當藥糧;或是這種罕見疾病的家庭中,應該充滿了嚇死人的壓力;甚或是安娜控告父母,她應該和父母勢如水火,勢不兩立才是……。事實上,書中這樣的情節並非重點。
安娜愛她的哥哥、姊姊,愛她的爸爸、媽媽,她甚至擔心凱特會撐不下去,而在漫長的治療過程中,他們的確是有過一些歡樂的日子,這是一個平凡的家,只不過有一個不平凡的疾病。
作者很聰明,她用了不太一樣的寫作手法。每一個章節,都是由一個人的立場出發,所以同樣的一件事,你可以從莎拉的角度,知道她的想法;也可以從安娜的角度,看到她的堅持;律師的角度、哥哥的角度、爸爸的角度、法院監護人的角度……。
我覺得人總是做這種事,自以為我做的事情對我愛的人是好的,卻忽略了也許別人不希望你這麼做;和家人衝突不斷,卻忘了去體察,也許家人的出發點是真正的關心。人阿,就是這麼矛盾、奇怪的動物,要求著別人,以愛為名去限制別人,卻過於自我中心。
書中的結局還蠻峰迴路轉的,就像作者在後續寫道:她的兒子第一次看完她寫的書,然後有三天不跟她說話。她兒子問她:妳怎麼那麼殘忍?怎麼可以讓XX(有關結局,書中地雷,消音處理)死掉?作者說,她想了很久,只有讓XX走,故事才有結局。
我只能說:人的生命十分脆弱,人們總是不斷的仰望明天,卻不認真的把握當下,去做該做的事,去珍惜該珍惜的人。我們總是容易對所愛的人生氣,卻對陌生的人客氣;總是特別在乎某個人,卻把其他人放在心中的角落。
這本書,特別讓我有這樣的感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