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中國時報]偏遠分校求生拚教學特色 20061205  

記者(  黃天如、洪慶淋、張君豪、蔡偉祺╱北縣報導)





 台北縣偏遠地區過去有很多分班、分校,如今因煤礦關閉、水庫興建及少子化衝擊,紛紛關門打烊,原本充滿童言童語的校園,現在是一片死寂,等待新主人繼續耕耘灌溉。

 北縣國中、小學目前尚有分校、分班6所,分別為國中2所、國小4所。國中是淡水正德國中賢孝校區,現有學生3班、65人;瑞芳欽賢國中鼻頭分部,現有學生3班、38人。



 國小則是:淡水竹圍國小自強分校,現有學生6班、97人;三峽插角國小金敏分校,學生6班、51人;新店屈尺國小廣興分校,學生6班、32人;坪林國小漁光校區4班、19人。



 有些分校 規模大過本校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分校比本校規模還大,像瑞芳欽賢國中校本部只有學生3班、23人,比鼻頭分部還少了15人。



 三峽插角國小金敏分校,礦業鼎盛時期,學生人數達兩百多人,八十五年銳減剩10名學生,教育局一度打算裁撤。



 但分校發展自然多元化教學,近年來成效卓越,不少家長慕名將孩子送來山區就讀,目前共有51名學生。



 分校陳明啟主任表示,辦學理念獲得學生家長認同,是金敏分校成功的主要原因。



 教育方向 訓練自主發揮 「教育孩子的最好方式,便是讓他自己動手作。」陳主任表示,從周會的個人才藝演出,到高年級的野外求生課程,老師教育學生的方向是訓練學生自主發揮,而非硬性規定學生該怎麼作。



 校長吳神寶說,分校小班多元化教育給家長更多選擇,曾有過動兒因為在城市的小學適應不良,前來就讀。



 畢業時,家長感謝表示,分校小而善的環境,教師自由熱誠的教學態度讓孩子的過動症狀改善很多。



 生態豐富 遊學活動叫座 坪林國小漁光分校創校迄今86年,但因產業變化,人口大量外移,全校只剩19人,已改成坪林國小漁光校區。



 值得一提的是,前校長郭雄軍認為學校環境幽美,生態資源豐富,全力發展遊學活動,果然替漁光打響名號,只可惜仍不敵現實壓力,難逃降編命運。



 現任校長呂桂瑛主張,漁光校區耕耘遊學成果不能廢,但學生教學也要正常化,所以決定折衷處理,星期五到星期天續辦,其他時間則不再受理。



 未來校區繼續招生,學生還是在漁光校區就讀,但中年級以上學生,星期四、五要到本校上課,讓他們有和其他學生互動的機會。



 竹圍國小自強分校位於淡水福德里,與一般人數不足而面臨被裁撤的分校不同,自強分校人數將近百人,不僅比許多國小人還多,甚至可能是全國最大分校。



 學生數少 師生互動密切 竹圍國小校長翁文啟說,自強分校當初是為了提供駐紮於當地的軍人子弟所設立,加上福德里的學生也不少,所以一直維持到現在。翁校長也說,分校和本校距離3.2公里,不算太遠,彼此互動頻繁。



 家長會長潘文源說,以前分校學生到了五年級後,會轉到本校就讀。本校學生每到五年級,就會發現班上轉來幾位國語講得字正腔圓的同學,還覺得很新鮮。不過,目前分校一到六年級各有一班,只要學生願意,可以一直念到畢業。或者,分校學生若想到本校就讀,學校也提供免費交通車接送。



 翁文啟表示,自強分校不大,學生又少,師生關係密切。學校經費也不虞匱乏,甚至有時還有專款補助,福利、待遇不比本校差。



 翁校長說,自強分校未來的規畫可能有兩種可能,一是獨立為福德國小,但受限經費問題,目前比較困難;第二是透過縣市共讀,讓學生自由選擇要到北市或北縣就讀。目前都還由教育局規畫中。



 新店市屈尺國小廣興分校,學生只剩32人,一半以上教室閒置,但校長郭雄軍不氣餒,積極規畫改造成文化藝術村,邀藝術家進駐,配合遊學推動,使學校重新活起來。



 闢藝術村 配合推動遊學 廣興分校位於水源保護區的山腳下,早期因漢人與泰雅族原住民爭奪土地,而引進不少漢人居住,後來日本人在此開採樟樹,居民愈聚愈多,三十九年八月,政府為滿足莘莘學子求學需要,開班授課,迄今整整56年。



 由於對外交通改善,加上停止砍伐林木,居民紛紛往外移,造成學生人數減少,逼得教育局只得降級又減班。



 子母雙贏 自信不會廢校 校長郭雄軍對政府關閉分校的政策很不以為然。他說,廣興有山有水又無汙染地方,有條件打造成文化藝術村。



 廣興地區目前空屋很多,郭雄軍建議藝術家進駐,如果有任何需要,校方願意全力配合,甚至挪出空教室供大家免費使用。



 郭雄軍強調,廣興分校絕不只是屈尺國小的分校,未來校務發展,將與母校並駕齊驅,形成雙子星,絕不會走上廢校之路。

留言

  1. 這個校長很棒

    有理念

    希望能夠一直堅持下去

    回覆刪除
  2. 不知道阿倫老師是在稱讚哪一位校長呢?

    私心猜想,應該是郭雄軍校長吧,不知道對嗎?



    郭校長的認真努力,我也很佩服,不過在台北縣那幾年,雖然曾經離坪林近,但還無緣拜

    見。

    台北縣另外一個我很佩服的校長,就是深坑國小的林建琮校長,有遠見,有理想,我還聽過

    他的演講,受益頗多。



    批耶司:會轉錄這一篇文章,是因為我之前服務的學校,也在這一波報導當中。嘿嘿!

    回覆刪除

張貼留言

這個網誌中的熱門文章

【國文教學】國二上-田園之秋選/詞彙

田園之秋選  作者:陳冠學 【課文】    九月七日         摘了一整天的番薯蒂。         下午大雨滂沱,霹靂環起,若非蕃薯田在家屋邊,近在咫尺,真要走避不及。低著頭一心一意要把蕃薯蒂趕快摘完,霎時間,天昏地暗,抬頭一看,黑壓壓的,滿天烏雲,盤旋著,自上而下,直要捲到地面。這種情況,在荒野中遇到幾回。只覺滿天無數黑怪,張牙舞爪,盡向地面攫來。四顧無人,又全無遮蔽,大野中,孤伶伶的一個人,不由膽破魂奪。大自然有時很像戲劇,向今天這種大西北雨的序幕前奏,可名為惡魔與妖巫之出世。正當人們籠罩在這樣恐怖的景象中,膽已破魂已奪之際,接著便是閃電纏身,霹靂壓頂,在荒野中的人,此時沒有一個不是被震懾得氣脫萎頓,匍匐不能起的。好在再接著便是大雨滂沱,再看不見滿天張牙舞爪的黑怪,而閃電與霹靂仍肆虐不已,卻多少為雨勢所遮掩,於是匍匐在地的失魂者,便在雨水的不斷澆淋下,漸漸地蘇醒,而閃光與雷聲也愈來愈遠,轉眼雨過天青,太陽又探出了雲端,樹葉上、草上閃爍著無邊亮晶晶的水珠,一場大西北雨便這樣過去了。你說這是戲劇不是戲劇?         因為是在家屋附近,又為了趕工,直待到閃電與霹靂左右夾擊,前後合攻,我才逃進屋裡。遇到這樣氣勢萬鈞的大西北雨前奏,誰也不能逞英雄,因為此時在天地之間除了它是英雄之外,不准有第二個人是英雄。此時它是無敵的大主宰,任何人都不能不懾服。牛群在原野上狂奔,羊群在哀哀慘叫,樹木在盡力縮矮,那個敢把手舉得最高,頭伸得最長,定立時被劈殺。         一場為時一小時的大西北雨,到底下了幾公釐的水,雖然沒做過實驗,只覺好像天上的水壩在洩洪似的,是整個倒下來的。每一雨粒,大概最小還有姆指大,像這樣大的雨粒,竹葉笠是要被打穿的,沒有蓑衣遮蔽,一定被打得遍體發紅。但是本地原是山洪沖積成的沙石層,滲水極快,無論多大多長久的雨,縱使雨中行潦川流,雨一停,便全部滲入地下,登時又見灰白色的石灰地質,乾...

我的母校--彰化女中

    新年的時候,跟朋友聚會。D和K照例聊到一些麻辣的話題,由於內容屬於晚上十一點之後才能播出的尺度,在場D的朋友越聽越坐立不安,我連忙喊著要畫出限制級的座位區來。整個是一個好笑!     不過這幾年和朋友聊到這些關於「女人」的話題,我才深深發覺,我的高中教育給我多徹底的影響。     這樣說,似乎有點詭異,且聽我緩緩道來。     我讀的是女校,當時進入彰化女中,這所以升學為主的高中,本以為會像國中一樣,就是唸書、唸書、唸書,不過這卻是我腦海中唯一教學正常化的升學學校。高一、高二所有課程都正常教學,沒有什麼借不借課的問題,國中還有考不到幾分就打幾下的事情,在彰女裡,每學期安排的週考如果考不好,老師只有發表一下感言,那是我第一次感覺:考得不好是我自己的事情,唸書必須自我要求。     除此之外,最讓我激賞的,是藝能科目:軍訓護理、音樂、美術、和家政課。影響我很深的,應該就是軍訓和護理課吧!我不知道其他人高中的軍訓護理怎麼上的?不過我真的很愛當時的軍訓和護理課。     當初社會上出版了一本預言式的書籍:1995閏八月,內容是講到每逢閏八月的年度會發生許多歷史大事,於是作者預言該年大陸會攻打台灣,並將台灣收歸。加上當時大陸大規模的軍事演習,鬧得台灣人心惶惶,一度還囤積米糧,預備戰爭。     我們軍訓教官整理了兩岸的軍備,並且精闢地講解兩岸的軍事重點是什麼?教官還很肯定地告訴我們:中共絕對不會武力犯台,因為他們要的是一個「經濟蓬勃發展的台灣」,一旦引起戰爭,台灣的經濟必然衰敗,就算取得了台灣,對於大陸而言,一點用也沒有……云云。     這一堂課讓我印象非常深刻。     護理課呢,則是每年都讓我學習良多。每年護理老師都會外聘專任的老師,到校來教我們一些有關女性護理的問題。     高一是內衣和女性護理,高二是衛生棉、衛生棉條的使用和衛生保健,高三則是化妝品的使用。在那之前,幾乎沒有老師會跟我們聊到這方面的話題,也或許當時的民風就是如此,這些話題是禁忌。     除了這些課之外,也許是女校的關係,所有的老師上課上到累了,總會開始跟我們哈拉。哈拉的話題從文學到國家大事、從做人處事到以後嫁人選老公的要點、從預防性騷擾到懷孕的恐怖情形,老師們知無不言,言無不盡。     回到最先的話題,為啥我會有這種感觸呢?     當天我們聊到女性陰道事實上只有前面三公分有感覺,後面完...

彰女的住宿生活(一)

最近看到一個節目,在show明星以前的稚氣模樣,找出了蔣偉文當初拍歐蕾「小阿姨」廣告的樣子。花花非常驚訝,更驚訝的是我竟然完全沒看過這一個名聞天下的廣告。 細聊,才知道這一個廣告風行的時間,剛好是我的高中時期。 我高一下就住校了,剛開始還是住舊的宿舍,沒多久搬到五層樓的新宿舍,我們算是第一批啟用新宿舍的學生。 住宿生活其實很無趣,但是年紀小小的我們,卻可以在其中找出萬般樂趣來。 五點下課,一直到七點晚自習前,我們有兩個小時的自由活動時間,可以更衣沐浴,可以看電視,也可以出去逛街。 然後七點一到,大家到各班教室報到,晚自習開始。 九點宿舍集合,教官點名,九點半回到宿舍繼續自習,一直到熄燈時間。 這樣的規律、無干擾的生活,成了當初我考大學的助力。生命中似乎只有「怎麼偷偷在熄燈時間,跑出來多背一點單字,而且不讓教官發現」這樣的困擾。 彰女的宿舍乾淨而清爽,一個寢室住六個人,宿舍內備有一個廁所。當初每天早上我們都要晨檢,寢室內務比照軍中制度,雖然沒要求要折豆腐乾,但是被褥整齊乾淨、桌上不准有私人物品,是最基本的要求。 住宿生活影響我很大,在住宿之前,我也是一個電視兒童。從彰女住宿之後,我其實不太愛看電視,遇到不好看的節目,我不會拼命轉台,而是直接關掉。之後在外地教書四年,有三年時間我是壓根不碰電視,那真的節省了很多時間。 忘了從什麼時候開始,宿舍餐廳開始營業。所以所有的住宿生都要在餐廳解決三餐,以往還可以賴床一下子,開伙之後,每一個人都要準時到餐廳報到—吃早餐。連中餐、晚餐都是。 當時年紀小,不懂得抗議什麼的,而且廚工媽媽其實煮的相當好吃。所以我很樂意從教室長途跋涉到地下餐廳,跟其他七個人併桌吃飯。偶爾,廚工媽媽心情好,把前幾天的剩飯炒成蛋炒飯端出來,很多同學搶阿,常常讓我覺得好玩。 離開電視、掌握自己生活的步調;合桌吃飯,照顧同桌的同學,保持良好的餐桌禮儀;和室友和睦相處,培養很深厚的感情。 這些東西,是我那幾年印象深刻,且內化、深植於生命中的教育。 PS:至於鬼故事和趣事什麼的,留待下次聊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