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靜娟
勤奮做苦工,以微薄的收入來幫助比自己還要窮的人的事跡時有所聞,但拾荒人做同樣的事最讓我感動……
朋友以電子信傳來一篇文章,報導的是一位老人長年辛苦收撿廢紙、飲料罐,賣得的錢用來資助貧戶小學生的故事。
勤奮做苦工,以微薄的收入來幫助比自己還要窮的人的事跡時有所聞,但拾荒人做同樣的事最讓我感動。風吹日晒,在垃圾裡尋「寶」所得,竟甘於送給別人!多虧有這樣的人,我們才不會因為老是讀到詐騙、搶劫的新聞,而對社會、對人性徹底失望。
這個朋友愛傳這類新聞,除了分享外,也有「暗示」作用。
她感情豐富,每受到感動,就去匯一點錢,或做更實際的工作。但她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像她那樣行動派,悲憫心和善心會褪色、會淡忘,所以朋友相聚時,就乾脆收錢代行善事,再寄收據給大家。
每次她都聲明不會以自己的溫情來要求別人,但每次大家都「認輸」。
所以,大家持續讀到她傳過來的好人好事的文章。
好人好事背後總有不幸的人,雖然不該以他們的際遇來比對自己的幸運,但讀那樣的文字,多少讓人比較知足、感恩。
「你有什麼資格鬱卒?」她最愛「藉題發揮」這麼教訓人。
-----------------------------
聽過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而且多數是家境不錯,不需要為基本生活需求擔憂的人。
這幾年,我也慢慢感覺,擁有越多其實並不會帶來越多的快樂,擁有很多的人,其實越容易迷失方向,然後看不清楚自己所擁有的。這幾年,我漸漸忘了因為一些小事而滿心歡喜的感覺,總希望去爭取、往上爬高,想要牢牢抓住頂端世俗恭維的虛幻—名、利、權位。
但,那真的重要嗎?
在「白色巨塔」裡,我看到汲營於權位之後,失去的反而更多;在「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我看到貧窮無法磨去一個人的樂觀,真正樂觀的人可以在逆境中面向陽光,可以因為一些小幸福而滿足快樂;在「追風箏的孩子」中,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看到「追風箏的孩子」裡頭,孩子飽經戰亂,原本繁華的城鎮,因為戰禍沒落,大學教授淪落街頭乞討,孤兒院院長不得已鬻子求生,讓變態的塔利班神學士帶走一個孩子,以換得更多孩子生存的機會……我愧疚,因為我擁有得這麼多,卻仍不顯知足;我愧疚,因為世上仍有孩子在受苦,而我身心健全,有能力去幫助、去付出,卻什麼都沒有做。
為什麼我們有資格鬱卒?憂鬱症不過是自己苦了自己的心靈疾病,如果當事人不走出來,不去看到自己所有的,不去感恩,不去破繭而出,任何人的建言都只是廢言。
碎碎唸一堆,思緒紛亂。
勤奮做苦工,以微薄的收入來幫助比自己還要窮的人的事跡時有所聞,但拾荒人做同樣的事最讓我感動……
朋友以電子信傳來一篇文章,報導的是一位老人長年辛苦收撿廢紙、飲料罐,賣得的錢用來資助貧戶小學生的故事。
勤奮做苦工,以微薄的收入來幫助比自己還要窮的人的事跡時有所聞,但拾荒人做同樣的事最讓我感動。風吹日晒,在垃圾裡尋「寶」所得,竟甘於送給別人!多虧有這樣的人,我們才不會因為老是讀到詐騙、搶劫的新聞,而對社會、對人性徹底失望。
這個朋友愛傳這類新聞,除了分享外,也有「暗示」作用。
她感情豐富,每受到感動,就去匯一點錢,或做更實際的工作。但她知道不是每個人都像她那樣行動派,悲憫心和善心會褪色、會淡忘,所以朋友相聚時,就乾脆收錢代行善事,再寄收據給大家。
每次她都聲明不會以自己的溫情來要求別人,但每次大家都「認輸」。
所以,大家持續讀到她傳過來的好人好事的文章。
好人好事背後總有不幸的人,雖然不該以他們的際遇來比對自己的幸運,但讀那樣的文字,多少讓人比較知足、感恩。
「你有什麼資格鬱卒?」她最愛「藉題發揮」這麼教訓人。
-----------------------------
聽過越來越多人罹患憂鬱症,而且多數是家境不錯,不需要為基本生活需求擔憂的人。
這幾年,我也慢慢感覺,擁有越多其實並不會帶來越多的快樂,擁有很多的人,其實越容易迷失方向,然後看不清楚自己所擁有的。這幾年,我漸漸忘了因為一些小事而滿心歡喜的感覺,總希望去爭取、往上爬高,想要牢牢抓住頂端世俗恭維的虛幻—名、利、權位。
但,那真的重要嗎?
在「白色巨塔」裡,我看到汲營於權位之後,失去的反而更多;在「佐賀的超級阿嬤」中,我看到貧窮無法磨去一個人的樂觀,真正樂觀的人可以在逆境中面向陽光,可以因為一些小幸福而滿足快樂;在「追風箏的孩子」中,我感到深深的愧疚。
看到「追風箏的孩子」裡頭,孩子飽經戰亂,原本繁華的城鎮,因為戰禍沒落,大學教授淪落街頭乞討,孤兒院院長不得已鬻子求生,讓變態的塔利班神學士帶走一個孩子,以換得更多孩子生存的機會……我愧疚,因為我擁有得這麼多,卻仍不顯知足;我愧疚,因為世上仍有孩子在受苦,而我身心健全,有能力去幫助、去付出,卻什麼都沒有做。
為什麼我們有資格鬱卒?憂鬱症不過是自己苦了自己的心靈疾病,如果當事人不走出來,不去看到自己所有的,不去感恩,不去破繭而出,任何人的建言都只是廢言。
碎碎唸一堆,思緒紛亂。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