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月看完哈利波特最新的故事之後,本來很想寫心得的,但是又覺得其實也沒什麼重要的事可以記錄,除了這一本是火盃的考驗之外,我最喜歡的故事。我只花了兩天就看完了,而且看到鄧不利多教授死的那一剎那,我還哭得很慘這些瑣事,其餘也不知道該說什麼了。
鄧不利多教授曾經說過:死亡是最偉大的冒險。不過當你想到,你曾經深愛的人,此後再也看不到他,無法觸碰他,無法跟他說任何話,那種悲哀還是無法克制。我在火盃的考驗最後,看到西追死亡覺得很難過,不過天狼星死得太莫名其妙了,所以引不出我的眼淚,但是鄧不利多的死亡倒是讓我很傷心。
第六集小說出版,加上火盃的考驗上映,在我們家掀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妹妹最愛的是第六集,最近她不斷複習這些小說,忽然有一天晚上,她隨口問我:「姊姊,第五集的時候,哈利以為天狼星被抓走了,事實上天狼星沒有被抓走,那天狼星在做什麼事?」
「他在樓上餵巴嘴阿!」
妹妹狂笑,對我驚人的記憶力嘆為觀止(這有很神奇嗎?),接著她愛上考我哈利波特的劇情的新遊戲。
「妙麗在第四集參加舞會的禮服是什麼顏色?」
「哈利他們第一次上變形課,變的東西是什麼?」
「天狼星的家,住址是幾號?」
「小仙女東施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她的頭髮是什麼顏色?她第一次到天狼星的家,她撞倒什麼東西?」
類似這種變態的題目,常常出其不意地冒出來,最恐怖的是我竟然還真的答對了一些題目,這讓妹妹更樂此不疲。我想會讓她開心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她藉此證明了她的姊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freak,思考方式跟人家完全不一樣吧。
火盃的考驗上映,妹妹早就定好了票,我們早早就跑去老虎城看電影。不過說真的,你要在後面有六個小男生不斷大聲談笑,右邊有一對沒看過原著的情侶不斷討論著劇情,還要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觀賞電影,聖人都很難保持愉快的心情。(不是說這部電影是保護級,沒記錯的話12歲以上的孩子,需家長陪同觀賞。這些小孩的家長幹啥去了?電影院還售票給他們才誇張?這也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電影特效很好,節奏一樣很快,但是就電影的導演方式,我還是比較推崇第三集的導演艾方索(艾方索唯一的罪惡應該是刪掉魁地奇球賽)。第四集在魁地奇世界盃的部分跑得太快,還刪掉小精靈眨眨和貝曼這兩個人物,尤其是眨眨應該是第四集故事的主角之一,卻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這真是挺可惜的一件事。而導演又在第一項考驗的龍下了太多功夫,還讓龍跑出了考驗場地,似乎有點太over了(查理那一幫馴龍師是幹什麼去了?)而在第三項考驗中,應該要出現一些特殊生物(滾帶落,軟紅帽……)卻沒有出現,不免有點重此失彼。
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我覺得最大的重點就是:導演應該要讓沒有看過書的人,也能很快的融入劇情。不過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電影版就必須刪掉一些書中有趣的部分,像書中妙麗和哈利的緋聞報導,讓衛斯理太太對妙麗冷淡,妙麗為了報復,找到麗塔史譏(那個討人厭的女記者)的弱點,藉此讓麗塔不再做不實的報導。另外哈利因為西追去世,把獎金給西追家人,但是迪哥里的父親卻還安慰哈利,堅持不肯收獎金,最後哈利把這一筆錢送給喬治和弗雷,變成他們開店的基金……這些很有趣的部分,是書中才有的情節。但是有些孩子已經沈迷於好萊塢的特效,大多只看過電影,而沒看過書,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因為孩子們少了想像的空間,只一昧的接受短暫的視覺享受,實在扼殺他們的想像力,而讀書的一些輔學習(如誠實、助人)更是在聲光效果之下,退到最次要的地方去了。
不過對於我這一種把閱讀小說當作是享受的人而言,電影永遠是比不上原著。就像某一個批評魔戒的影評所言:「看電影,你看的不是托爾金的魔戒,而是彼得傑克森的魔戒。」是阿,看電影永遠是在看別人的詮釋,唯有看書才是最真實貼近作者的方式。
嗯!接下來就等十二月上映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啦!
鄧不利多教授曾經說過:死亡是最偉大的冒險。不過當你想到,你曾經深愛的人,此後再也看不到他,無法觸碰他,無法跟他說任何話,那種悲哀還是無法克制。我在火盃的考驗最後,看到西追死亡覺得很難過,不過天狼星死得太莫名其妙了,所以引不出我的眼淚,但是鄧不利多的死亡倒是讓我很傷心。
第六集小說出版,加上火盃的考驗上映,在我們家掀起一陣不小的旋風。妹妹最愛的是第六集,最近她不斷複習這些小說,忽然有一天晚上,她隨口問我:「姊姊,第五集的時候,哈利以為天狼星被抓走了,事實上天狼星沒有被抓走,那天狼星在做什麼事?」
「他在樓上餵巴嘴阿!」
妹妹狂笑,對我驚人的記憶力嘆為觀止(這有很神奇嗎?),接著她愛上考我哈利波特的劇情的新遊戲。
「妙麗在第四集參加舞會的禮服是什麼顏色?」
「哈利他們第一次上變形課,變的東西是什麼?」
「天狼星的家,住址是幾號?」
「小仙女東施第一次出現的時候,她的頭髮是什麼顏色?她第一次到天狼星的家,她撞倒什麼東西?」
類似這種變態的題目,常常出其不意地冒出來,最恐怖的是我竟然還真的答對了一些題目,這讓妹妹更樂此不疲。我想會讓她開心的主要原因,應該是她藉此證明了她的姊姊是一個不折不扣的freak,思考方式跟人家完全不一樣吧。
火盃的考驗上映,妹妹早就定好了票,我們早早就跑去老虎城看電影。不過說真的,你要在後面有六個小男生不斷大聲談笑,右邊有一對沒看過原著的情侶不斷討論著劇情,還要在這種惡劣的情況下觀賞電影,聖人都很難保持愉快的心情。(不是說這部電影是保護級,沒記錯的話12歲以上的孩子,需家長陪同觀賞。這些小孩的家長幹啥去了?電影院還售票給他們才誇張?這也是另類的台灣奇蹟吧。)
電影特效很好,節奏一樣很快,但是就電影的導演方式,我還是比較推崇第三集的導演艾方索(艾方索唯一的罪惡應該是刪掉魁地奇球賽)。第四集在魁地奇世界盃的部分跑得太快,還刪掉小精靈眨眨和貝曼這兩個人物,尤其是眨眨應該是第四集故事的主角之一,卻從頭到尾都沒有出現,這真是挺可惜的一件事。而導演又在第一項考驗的龍下了太多功夫,還讓龍跑出了考驗場地,似乎有點太over了(查理那一幫馴龍師是幹什麼去了?)而在第三項考驗中,應該要出現一些特殊生物(滾帶落,軟紅帽……)卻沒有出現,不免有點重此失彼。
哈利波特系列的電影,我覺得最大的重點就是:導演應該要讓沒有看過書的人,也能很快的融入劇情。不過為了達成這個目的,電影版就必須刪掉一些書中有趣的部分,像書中妙麗和哈利的緋聞報導,讓衛斯理太太對妙麗冷淡,妙麗為了報復,找到麗塔史譏(那個討人厭的女記者)的弱點,藉此讓麗塔不再做不實的報導。另外哈利因為西追去世,把獎金給西追家人,但是迪哥里的父親卻還安慰哈利,堅持不肯收獎金,最後哈利把這一筆錢送給喬治和弗雷,變成他們開店的基金……這些很有趣的部分,是書中才有的情節。但是有些孩子已經沈迷於好萊塢的特效,大多只看過電影,而沒看過書,這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因為孩子們少了想像的空間,只一昧的接受短暫的視覺享受,實在扼殺他們的想像力,而讀書的一些輔學習(如誠實、助人)更是在聲光效果之下,退到最次要的地方去了。
不過對於我這一種把閱讀小說當作是享受的人而言,電影永遠是比不上原著。就像某一個批評魔戒的影評所言:「看電影,你看的不是托爾金的魔戒,而是彼得傑克森的魔戒。」是阿,看電影永遠是在看別人的詮釋,唯有看書才是最真實貼近作者的方式。
嗯!接下來就等十二月上映的「納尼亞傳奇:獅子、女巫、魔衣櫥」啦!
目前我最希望的是
回覆刪除每班的學生看過哈利波特小說的能超過十人
現在小孩都不看課外書籍的
太麻煩了
看電視及電影比較快
以前我也覺得很多小孩都不看書,只等著看
回覆刪除電影,實在很糟糕。
不過後來我發現,除了小孩個人的個性使然
之外,有時候學校營造的氣氛也會造成些微
不同(不能說絕對的影響,但是有一點點小影
響。)
不過小孩如果處在沒有這些聲光媒體的環
境,他們想要閱讀的誘因,說不定會更增強
一點吧......
(還是我在癡人說夢?)
我
回覆刪除我引誘了好久
可是會看的已經看完了
沒看的還是懶得看
一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