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到主要內容

發表文章

目前顯示的是 2021的文章

好老師典範

關於什麼是好老師,我始終有個模糊難清的概念。 有些人效能好,腦袋聰明,但他寧可將聰明花在「想辦法躲開罰則、花時間研究偷懶的旁門左道」,而不願用心思考自己的教學。 有些人的心地善良,也很為學生付出,但偏偏用的是很差的方式,有時候會歪到過度懲罰,有時候會讓學生歪到很差的潛學習上,反而帶給學生不好的學習體驗。 前者聰明,但心地壞;後者善良,但思考僵化。 我時常不知道該如何分辨哪一種老師對學生的幫助大?或者更直白一些,哪一種老師對學生的損害大些? 今早,與吾友逼比分享本校奇特的英語段考題目,是一個口碑很好的英語老師出題。 中肯逼看了以後,說了金句:有心但沒方法。 我忽然有感:一個好老師,不能只有心但沒方法。 瓊華老師說過:特教老師應該是最聰明的,因為夠聰明的老師才有辦法幫孩子設計出調整方式。 但我遇過那些我十分欣賞的老師,無論是哪一個學習階段或是哪一個科目,有心是基本條件,因為有心的人遇到困難才能動腦去改變;有方法才能發光,能夠去解決問題而不被困住的老師,才真正是個典範。

我會報復妳

 觸覺敏感的學生A,時不時都戴不住口罩,也因為觸覺敏感引發種種人際互動的衝突。 前兩天,A在資源班上課時,一節課才45分鐘就被我抓到三次沒戴口罩,下午還被生教組長抓到一次,跟他耳提面命,再不戴口罩被抓到,就要去學務處站立反省。 昨天A又被我抓到沒戴口罩,我拎他去學務處站立反省。 他很激動,連珠炮小聲說出一些激動的話:「為什麼??」「你給我記住。我一定會報復妳…….」 我定睛看著他:「你說什麼?」 他囁嚅了幾聲。 我又說「A,我有聽到。這樣的說法是不是錯的?」 他點點頭。 「可以這樣對老師說話嗎?」 他搖頭說:「不行。」 我說:「好,你要老師原諒你嗎?」「對著老師說一次:『老師,請你原諒我。』」 A立刻就複誦了一次。 這一個多月,A的生活適應在坎坷中前進。 我們一起往前走吧! #特殊需求 #星球雜事

[調整]考試評量服務—報讀

       開學後的諸事繁雜,忙著處理了新學校三個年級共 21 位學生的考試評量調整,才發現這十年來我嘗試過的調整,應該可以整理出來,給大家做考評調整的參考。     先來說說最普遍的報讀服務吧。     我們通常針對識字困難的學生,提供考試報讀服務,但很多時候會出現這種狀況:辛苦幫學生做了報讀,學生的成績又沒有進步,考試的時候又一副死樣子不肯聽,到底堅持給學生這個服務為什麼?     先說結論吧,我認為:報讀服務是針對學生的特殊需求 — 識字困難,讓他們越過識字這個困難去練習閱讀,所以特教老師不是只有提供服務,最主要的角色是「訓練他們藉由報讀去練習閱讀策略 ( 含答題策略 ) 」。考試服務不是藥,不會一次就見效,評估報讀成效也不是從成績來評估,而是由學生「練習策略」的結果來評估。     所以,每一次的段考我不只是監考,還會觀察學生使用報讀的答題狀況:他是用猜的,還是認真聽的;有沒有刪去選項、劃出重點句 …… 等等。如果學生不聽,問看看原因是什麼。老師可以用懇切、接納的態度問,讓學生理解「報讀」是一個工具,是因為你需要這個工具練習,我才提供這個服務。經過這樣的討論,調整學生的心態後,不管是持續這個服務,或是放棄這個服務,學生的應答狀況都會好很多。   ◆ 如何決定學生的需求     要判斷學生申請的需求,我會從以下的向度來評估: 1.       識字正確率(識字量):可以用師大特教中心的國字測驗 (A39) ,或李俊仁老師提供的測驗方法 ( 請見 大腦與學習實驗室 ) 。通常識字量低於 2200 字以下,我會考慮提供報讀試看看。但因為識字量的點估計誤差很大,所以會併其他向度考慮。 2.       識字流暢度:嚴重識字困難的學生,通常流暢度也會很差。但也會有部分的學生,識字量在 2000-2600 字之間,很難決定是否要給予報讀。這時候我就會考慮流暢度。如果學生一分鐘朗讀正確字數低於 120 字 ( 這已經低於小一學生的朗讀速度 ) ,我也會建議給他報讀試看看,因為國中會考的每科文本越來越長,要在短時間閱讀近萬字,對朗讀速度慢的學障生,真的很辛苦。 3.       聽覺理解能力:有些學障生的聽覺理解能力很弱,這是我覺得最辛苦的一群學生,認字有困難,聽也聽不太懂,聽理解能力弱也會影響到報讀成效,所以導師有跟我討論過是否要

關於考試服務

我沒想到我要說服這個…… 先說,我覺得我的夥伴人不錯,是個苦幹實幹的人(而且理解沒有困難,是個正常人,這個很重要)。 開學迄今,我做了二十個學生以上的學習能力評估,這兩天寫了所有人的報告,是要彙整起來,幫孩子爭取特殊考場(對,這裡沒有特殊考場,連報讀服務都沒有)。 所有的孩子中,有二個智能障礙的女孩,蠻乖的,是姐妹,識字量不到800,是肉眼看就覺得該給報讀,但礙於障礙類別以往都不給的。 後來我測出來二個學障男孩,國九,一個識字量800,一個識字量1700,都很皮,我也覺得該給報讀。 昨天彙整好資料後,跟夥伴討論報讀服務。 夥伴說:這兩個男生,學習動機很低,上課也根本沒有在讀書,給了報讀,他們的成績也不會有任何改變。 我說:嗯,我沒有要他們成績改變啊。其實給報讀,接著就是要求他們盡力聽,改善聽知覺和聽理解。我要的,只是他們盡力去做。(然後我舉了以前輔導阿豪的例子,以及阿豪九年級的聽理解和聽知覺進步了多少) 一陣討論後,夥伴讓步,我們處理好了特殊考場的名單。 後來,我才想到哪裡怪怪的。 如果是以成績來看,姐妹花更不該給報讀,因為受限於認知能力缺損,姐妹花更不可能改善成績。 我覺得夥伴是個很實際的人(覺得二個皮蛋不可能配合)。我實在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需要說服特教老師,提供學障生報讀,但我在這裡的工作終歸往前邁了一步。

[109國中教育會考]過去種種

今天上數學課,學生還是很輕鬆,一點都沒有明天要會考的緊張感。 阿豪突然感慨發言:「沒想到三年這麼快就過了。」 然後他和另外兩個皮蛋就你一言我一語的聊起,這三年的種種。老師覺得他有一種“沒想到我竟然可以撐到畢業”的感觸。 他跟罐頭說:「你不知道,我那時候國一超慘的,一直被她虐待。」阿豪指著我。 翔仔也說:「對,我當初怎麼會想進潛開?一進來就被逼著學習。我以為進來以後可以輕鬆的,沒想到根本不是。」 「我也覺得三年過得很快。我還記得你姐姐畢業那時候,我問她『聽說妳弟要進國中了,他的狀況如何?』她說『他很嚴重,連國字都認不出來。』」想起阿豪的姐姐,我笑了。「沒有我們這些老師一直要求你,你怎麼會進步呢?」 算數學算到一半,我感觸很深的跟翔仔說:「拜託,你要感謝我好嗎?你現在數學還可以,都是因為我每天嚴格要求來的好嗎?你國二剛進來的時候,連解一元一次方程式都有問題耶!」 「欸,是喔?」 「我那時候的數學有這麼慘喔?」 「那阿承呢?他的數學經過你的要求有進步嗎?」 「欸,他的數學沒救了。」我立刻回應。 一陣哄堂大笑。 「但他的死穴就是數學啊。就像我沒辦法要求罐頭和翔仔的注意力,也得降低對阿豪識字的要求。你們這些時間,比起剛進來進步很多了。」 #畢業快到了 #學生和老師感觸都很多

[國文教學]畫的哀傷

2020/12/31最後一堂課-畫的哀傷 週二第一堂課,讓學生分段自行閱讀,圈出生難詞,彼此分享用詞彙策略猜測意義。然後解析岡本、志村、作者(其實這篇是第一人稱,所以岡本就是作者,但學障孩子們通常會認為是三個不同的人,所以得先討論故事中人物)的關係,並引導學生發表想法且用文本意義來佐證。 接著週三我出門開會,同事幫我代課,用6W法分析故事發生的時間,也解析課文中的兩個事件--學生畫展和河邊的寫生,分析主角的行動、衝突、結果。 同事說,學生們很妙,竟然找出這個故事並不是發生在中學時期,其證據是:文章後面有寫,岡本到城裡念中學,而志村輟學。表示這件事(故事主軸)並不是中學時期發生的。 週四,我們接著把第二個事件的行動--衝突討論出來。 學生知道,岡本的“行動”是去買粉彩筆,衝到河邊要畫圖,卻發現志村早就在河邊畫畫了。他原先要畫風景,最後決定要畫志村。 然後我問三個學生:為什麼岡本要去買粉彩筆? 學生很快答出:因為他嫉妒志村,想要開始學粉彩畫。 接著我再問:那麼為什麼他選擇要畫志村呢?他明明可以畫山、畫水、畫天空啊? A生說:因為志村已經在畫風景和水車了,他不想跟志村一樣,這樣子會比不過他。 B生說:因為學生畫展時,志村畫的是哥倫布肖像畫,岡本想要跟志村比,只能畫肖像。 C生說:因為眼前的風景很美,志村的表情很寧靜,他才想畫志村(她舉出課文內描述風景的段落)。 我蠻喜歡這三個答案的,各自都有各自的推論和看法,彼此又都不衝突。孩子們抓到了岡本想跟志村互別苗頭的微妙情緒,也看到了那個午後河邊的美景。 蠻好的共學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