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是今天的筆戰記錄,昨天不想截了。黑字是大學同學寫的,藍字是第二位大學同學,內縮的論述是我回的。 -- 休息看個FB,發現有人在街上大太陽站崗,有人是忙著吹冷氣上網抹黑~強烈對比~呼~ 有人批台灣50歲以上那群人是民主社會人渣,信奉安定如法西斯似的,殊不知今日台灣的經濟安定是建立在他們數十年辛苦而來,民主自由鬥士可敬,但維繫整個社會的人們的努力豈是你這幾個學生讀了些理論就要來踐踏~ 最高明的分化,就是把一批人打成某一個模糊的代稱。 就像你批判的「50歲以上是民主社會人渣」,但也像你批判的「那些學生讀了理論就來踐踏」。 50歲以上vs學生。 如果要好好的討論社會制度和民主,應該是試圖去理解對方的想法(不是要你接受),而非把人全打成一個模糊的代稱。 就像324和方仰寧這件事,方仰寧不代表警察,324當天也不是所有警察都糟。 對事、而不是對人、對團體。 討論才會有結果。而討論有了結果,社會制度才會改善。 這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罷了,我沒寫是誰寫,是不去侵犯隱私(那人公開貼) 多少人早已不是論事,我也懶舉例了~XD 我說的是,你貼這一則只是在引起對立,一個學生納涼抹黑,可以代表所有學生納涼抹黑? 你可以評論一個學生的行為,但以一個學生代表群體,接著用一個50歲以上大人的付出,去代表所有50歲以上大人的付出。那跟現在媒體所做的一樣:「用一個名詞代稱所有人,模糊討論焦點,你只要戰那個學生和那個50歲以上的人就好」。 如果你只是要發洩你的情緒,那我是沒有什麼話可以說啦!畢竟這是你的臉書。 如果指揮官方仰寧不代表當時的警察?那學運的林非凡也不見的就代表抗議的學生群體!那馬英九說的話也不見的是代表政府囉!不是他所具有的身份,如指揮官,她說的話就有其代表性嗎? 的確有人聲稱,林飛帆或決策中心的意見,不能代表他個人的意見。也有人聲稱這一次不是學運,而是社運。 但你不懂我的重點是:如果你模糊了對象,用一個名詞去指稱全部,那是很危險的。 舉個例子來說:媒體要操縱藍綠對立,所以他用藍色代表國民黨,用綠色代表民進黨。 從此以後,你看到藍色就認為他「OOOXXXZZZ」,看到綠色也認為他「SSSWWWAAA」。 然後臺灣現在不管是媒體或是網路,最後操作的方法就是:你是藍的、你是綠的。 再換一個方向來講,